中國銀行總資產約為台灣銀行業的5至10倍,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簽定後,台海兩岸銀行業將面對規模不對等、業務不對等、資訊不對等三大挑戰,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董瑞斌呼籲,政府應該要預先做好準備,建構公平競爭市場機制,才是決勝關鍵。

MOU簽定,等不及鳴槍起跑的台灣金融業,各個摩拳擦掌,早已做好在大陸設點準備。董瑞斌認為,台灣與很多國家簽署MOU,這項備忘錄只是技術性的規範,提供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的溝通平台。但是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接下來執行細節如何簽署,才能建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以業務不對等為例,董瑞斌說,中資銀行來台比照外商銀行,從事新台幣業務不受限;但台灣銀行到中國設分行,想要承做人民幣業務,卻必須有條件受限,至少等2至3年的時間。如此一來,台灣銀行如何與在地業者公平競爭?董瑞斌強調,未來簽署市場准入協定時,台灣政府應該要求兩岸業者,必須「同步」得以承做當地貨幣業務。

此外,兩岸金融業規模不對等,也是很大的問題。董瑞斌說,中國一家銀行總資產額可能比台灣大10倍,如果台灣開放8家西進到大陸,對岸也開放8家進入台灣金融市場,中國銀行挾帶雄厚資本,存款利率略調升,放款利率微調降,就足以吸收大客戶轉移到中資銀行,可以想見,勢必衝擊台灣金融業生態。

再者,中資銀行來台,政府若遲不對參股比例加以設限,透過金融併購,未來對台灣金融體系發展一定會造成嚴重影響。政府絕對不能等閒視之。董瑞斌建議,究竟開放幾家中資銀行來台,不能量化對等,而是多方面實質評估資本額、淨值等要素。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岸金融市場面對的風險程度很大的差異。董瑞斌指出,台灣銀行一旦發生嚴重超貸案,還有中央銀行存款保險公司提出擔保,保障存款戶權益不受影響;反觀中國境內並沒有這樣的機制,即使中國政府會出面解決,也未必法制化。

更何況,董瑞斌特別提到,以現行規定,中資銀行來台也可以申請加入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該中心擁有423家金融機構,幾乎涵蓋絕大多數台灣金融業客戶貸款個資,一旦遭到濫用,後果不堪設想。政府簽定MOU之後,更應該審慎因應。

董瑞斌更指出,根據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於2008年所做的調查報告中,外國銀行在中國經營上面對的主要障礙還包括:政府監管常受政策改變;貸款額度受政府宏觀調控影響;且貸款和存款不得超過75%限制,影響銀行資金調度;新產品如簽帳卡發行許可,受法令限制不易取得,錯失商機;再加上黨介入人事,銀行的人員素質、組織文化不易改變等,值得有意西進的國內金融業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