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F-16V戰機交貨進度延宕,使台灣社群傳出「美國收錢不辦事」的言論,並質疑臺美軍購制度的可信度,但從整體軍購進展觀察,此說法並不符合事實。雖然F-16V因美方產能調整與零組件供應鏈延誤而暫時延後,但其他軍購項目如M1A2T戰車、標槍與刺針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MQ-9B無人機等,皆已陸續交付或完成測試,這顯示美國在持續履約,並未出現「只收錢不交貨」的情形。
同時全球軍火產業近年普遍受供應鏈壓力與烏俄戰爭的影響,因此美國調整生產線與庫存,屬戰略性分配而非對台灣失信。對台灣而言,應在理解外部環境的同時,主動強化專案管理與後勤協調,避免交貨延遲影響整體戰力建構。例如,可透過駐美軍購團與美方承包商定期會商、強化本土維修能量與零件生產替代方案,以減輕外部依賴。
總體而言,軍購延宕不代表合作信任破裂,而是提醒台灣需更積極地確保進度與風險管理。臺美防務關係的核心是共同維護印太安全秩序,只要雙方溝通與制度健全,延誤只是暫時的技術挑戰,而非戰略裂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