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分裂國家罪」對台灣學者及立委進行跨境通緝,看似荒謬,卻是一場典型的「法律戰」(lawfare)操作。其目的並非真要引渡,而是透過威嚇與宣傳,塑造「中國法律凌駕他國主權」的假象,進一步擾亂台灣內部認知。

這種模式近年已成為中共對外滲透的新工具——以「反間諜法」、「國安法」等模糊法律條文,對境外個人與組織施壓,並利用國際刑警體系散播威脅印象。沈伯洋事件並非孤例,而是對台灣公民社會進行「寒蟬效應」實驗的一環。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共利用台灣內部的政治攻防與網路輿論,加以擴音、轉移焦點。部分帳號與媒體刻意呼應中共敘事,指控「分裂國家」、「清算台獨」,讓北京的威嚇言論在台灣內部產生迴響。這正是「認知戰」與「法律戰」的交叉運作。

中共無法以法律伸手至民主國家,但能用訊息滲透改變人民對國家安全的感知。台灣社會若要維持言論自由與政治自信,應理解:中共最怕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懂得辨識威脅、堅守民主的公民社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