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稱將於2026年舉辦「中國棒球城市聯賽(CPB)」,其中「上海兄弟」球隊的隊徽與台灣中職「中信兄弟」高度相似,甚至球衣設計、配色幾乎如出一轍。此舉不僅引發台灣球迷群起譁然,也讓人看見中共在文化與體育層面的新一波「複製統戰」。當政治滲透難以直達民心,北京便轉向文化、娛樂與運動領域,用「看似無害」的方式重構台灣的集體記憶與象徵認同。

棒球在台灣不只是運動,它是代代球迷共同的情感記憶,是一種島嶼精神的凝聚。從少棒奇蹟到中華職棒,台灣棒球承載著汗水與榮耀,也象徵自由社會下民間力量的自主發展。如今「上海兄弟」這個名稱與形象的誕生,不僅是單純的品牌模仿,更像是刻意的文化挪用——藉由「兄弟精神」的正面形象,包裝出「兩岸情誼」的假象,模糊台灣原創文化的主體性。當中共無法以武力贏得人心,就試圖以符號與記憶進行「溫水滲透」。

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文化統戰」往往以商業包裝作為掩護。據陸委會指出,背後推手是一家與台灣職棒圈有合作關係的運動行銷公司,企圖「將台灣棒球經驗複製到對岸」,甚至招募台灣球員赴陸參賽。若不加以警覺,這不僅可能導致人才流失,也可能讓台灣的體育文化被稀釋、被再敘事為「兩岸共同傳承」。對抗這種「符號統戰」,不僅是球團或政府的責任,更是全民文化防衛的課題。守護屬於台灣的棒球記憶,正是捍衛我們自由生活方式的起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