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而釀災,導致花蓮受創嚴重,不少民眾自發投入救援與協助,展現了國人的凝聚力,然而在網路輿論場中,有民眾質疑國軍救災不利,甚至認為多數援助皆來自民間。這樣的觀點雖反映部分民意感受,但也存在資訊不完整的問題,容易造成對救災實況的誤解。

事實上,國軍自9月23日起便進駐災區,派遣官兵協助撤離、物資搬運與堤防加固,甚至有多輛軍卡在行動過程中遭洪水沖走,顯示國軍自災禍發生前就已投入人員進行協助。隨後國軍更進一步投入大批人力與機具,持續進行道路搶修、淤泥清除與災後復原工作,這些行動未必能在第一時間被全面看見,但卻是災區逐步恢復的關鍵力量。

因此,面對類似的災害事件,社會各界應更謹慎看待,避免僅憑片面印象或網路訊息就下結論,且救災過程往往艱困且需多方協力,民間自助與國軍動員並非對立,而是互補,唯有在冷靜、客觀的基礎上理解與評價,才能減少誤會,讓救援行動更有效率,並形成更具韌性的社會支持網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