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永遠不會讓人失望」、「民進黨的爛,是口耳相傳;國民黨的爛,則是有目共睹」,這些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過去在立法院任職期間經常聽得到。放眼過去近十年,不覺得國民黨一直在重蹈著「樂極生悲」的覆轍麼?2018韓流席捲,卻迎來2020的挫敗、2022地方大選告捷,2024又沒能政黨輪替,深究其原因,實與黨內鬥爭脫離不了關係。

當然,民進黨也不時的在鬥爭,但大抵看來,他們鬥爭的時機點,泰半都是在遭逢選舉大敗、全黨面臨存亡危機之際。就以當前為例,大罷免大失敗,黨內急著者戰犯出來祭旗,即便是在黨內輩份堪屬「德高望重」(聲名狼藉?!)的老柯,也無可倖免的被推出來、成為眾矢之的。相信綠營內部或許還會紛亂一陣子,但當派系之間的針鋒相對告一段落,轉瞬就會贏來新的團結狀態。這種「關起門來刀刀見骨,打開門又心手相連」的調性,就是民進黨之所以能穩居執政長達十年的本事。

至於國民黨,恰恰好相反,總是選擇在大獲全勝之際開打,畢竟眼見局勢大好,任何人都想著從中分一杯羹,搶食大餅的醜態,也就不演了。以現階段為例,歷經罷免危機,藍營內部士氣大振,眼看著2026、乃至於2028都已是囊中物,於是緊接著的黨主席選舉,各家有志者們又開始蠢蠢欲動,鬥爭危機一觸即發。
儘管檯面上被點名的大咖,諸如盧秀燕、朱立倫、侯友宜等,個個都表態不選,但底下「代理人們」卻已暗潮洶湧,其中,又以「挺盧派」的表態最為明顯。無論是羅智強、卓伯源、抑或是昨日新參戰的彰化議長謝典林,皆明確點出2028必會提名盧秀燕參選總統。乍看這或許符合藍營支持者們當前的意向,但無異於是將盧提前推上戰場,不但黨內其他有志2028者不是滋味,恐怕也會讓盧淪為執政黨的箭靶,可以預期的,聲望將先一步被耗損殆盡。

坦白說,這種非某某某不可、黃袍加身式的「指定參選」,在民主社會中,真的最為母湯,某種程度,也是陷當事人於不義。試想,假若這些挺盧派真的拿下黨主席,接續不就會因人設事的、早早為盧鋪下總統大選的紅毯,過程中肯定會讓其他人忿忿不平,最終引致黨內紛爭不斷,傷了和氣、也失了元氣,2020的韓、2024的侯,都是最血淋淋的慘痛教訓。
更況,眼前民調、自然是盧媽媽最高無誤,但時間尚早,一個新北偽藥案都能把如日中天的侯探長打成過街老鼠,試問在各種「台中,不意外」的新聞事件操作下,盧的高聲望,能一直撐到2028嗎?假若接近提名時刻,盧早已折損,甚或明顯出現更合適的人選,難道黨中央還要堅定提盧參選麼?

換言之,政黨最需要的,不是為特定人選量身訂作初選制度,而是該秉持著客觀中立的態度,沒有預設立場的,去構思產出最強人選的制度。政治,就是實力原則,看不清這定則,還在搞一些私相授受的宮廷戲碼,終究不會被人民所接受。
最顯明了例子,就看看台南就好,儘管說了會舉辦初選,但賴主席擺明了就是指定林俊憲參選了,還派嫡系先卡了黨部主委的位子好辦事,如此球證、旁證都家己人的優勢下,陳亭妃還用選麼?閃邊涼快去吧!但這樣的偏頗,如此的徇私,大家覺得怎麼樣呢?是不是看得很膩呢?反映在小憲子始終起不來的民調,答案應是肯定的吧!

雖然討厭新潮流,但近期他們家「段老大」的那一句「黨內民主沒有『無可取代』這回事」,倒是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裡。民主,一旦容有無可取代的情事,那麼威權便會從中滋長,逐漸的,民主也就不復存在,一如老柯在黨團內的獨裁專斷,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麼?
相仿的,盧秀燕黨主席選不選,那是個人自由,但奉勸黨內有志者們,別搞黃袍加身那一套,想著提前定於一尊,非盧莫屬。如此一來,藍營好不容易容有大鳴大放的契機,將再度消逝,一切又會回歸到大家所熟悉的宮廷鬥爭,結局就是再度不讓支持者失望的搞丟政權,周而復始,試問藍營還能經得起幾回的摧殘呢?

愛之適足以害之,若不想在「萊爾校長」之後、由「燕子媽媽」來接棒,就該放手讓黨主席選戰回歸路線論辯,別老是拿盧媽出來蹭。少點權謀、多點討論,國民黨才有那麼點復興的機會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