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件概述:未成年霸凌案引爆輿論

四川江油近期爆出一起震驚全國的校園霸凌事件。一名國中少女遭三名女子持續施暴、搶劫長達四小時,整個過程慘無人道。然而警方卻以「施暴者未滿14歲」為由拒絕立案,僅以「批評教育」草率結案。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引起社會強烈不滿,也暴露出中國司法對弱勢群體的冷漠與制度性問題。

2. 權力不平等與制度冷漠

事件中的受害者來自弱勢家庭,其母親為聾啞人士,成為施暴者下手的理由之一。警方對此不僅未給予應有的保護,反而以行政化手段掩蓋真相,無視暴力事實,反映出中國司法系統在處理社會不公時的選擇性失明。這不只是個案失職,更是整體制度中對弱者保護機制的失靈。

3. 高壓手段與輿論鎮壓的重演

當社會各界呼籲追責並要求公開事實時,當局非但未積極調查,反而開始對言論進行打壓與封鎖。類似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政府將合理抗議描繪為「煽動顛覆」,以維穩為由進行高壓處理,展現出對輿論與民間不滿聲音的極端敏感與強硬反應。這種治理模式逐漸成為常態,卻也日益激化民間的不信任。

4. 「開盒」行動與民間覺醒

事件在網路上的延燒,催生了大規模的「開盒」行動,民眾自發揭露施暴者身分與案件細節,意圖彌補制度的遮掩。這種網路正義雖存在風險,但也是公眾對資訊封鎖與司法不公的本能反抗。當民間不得不靠自力救濟來追求真相,正說明體制的公信力已逐步喪失。

5. 社會反思與變革契機

江油事件已超越單一霸凌事件的範疇,成為當前中國政治與社會治理問題的縮影。它凸顯出權力缺乏制衡、資訊被系統性控制的弊病,也喚起了民眾對公平與透明的渴望。若中國社會真要實現政治進步與司法正義,勢必得從根本檢視制度問題,並建立能夠真正保障弱者與公義的治理機制。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