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災難或危機來臨時,人們最先尋求的,是秩序與安全。今年的「漢光41號」軍事演習,不僅是軍隊的訓練,更是對整個社會應變能力的全面驗證。從軍事防衛到災難應變,從城市防空到後備動員,這場歷時 10 天 9 夜、動員超過 2.2 萬人的演習,是一場為了全民安全的整備行動。

很多人以為演習只是「表演」,但真正參與其中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次又一次「假如發生了怎麼辦」的沙盤推演。正如消防演練、地震演習一樣,我們不會希望災難發生,但更不能不準備。台灣地狹人稠、處在地震與颱風高風險帶,又面臨現代戰爭可能影響電力、通訊、交通的威脅。這些挑戰都不會事先通知,但演習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在危機發生前看見問題、補強漏洞。

今年首度整合的「城鎮韌性演習」,更突顯這點。許多演練模擬水電中斷、避難疏散、社區應變指揮等場景,讓民眾親身參與演練流程,是一次貼近生活的「全民安全練習題」。從過去的地震、88風災到疫情,我們都學到一件事:準備做得愈多,災害影響愈小。

演習不是為了上電視,也不是形式,它是一次次與未知對抗的練習。當每個人都知道危難時該往哪走、怎麼聯絡、如何自救互助,這個社會才真正具備「韌性」。我們不能選擇天災或危機何時來臨,但我們能選擇現在就做好準備。演習,就是為此而存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