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杭州市餘杭區民眾一覺醒來,水龍頭流出來的不是清水,而是帶著糞臭味的渾黃液體,這場荒謬的自來水危機已不僅是單一的水質事故,更是對中國整體公共治理能力與誠信體系的嚴重控訴。
官方通報聲稱,臭味來自「藻類大量繁殖」與「水動力條件變化」,還動輒搬出「氣候因素」與「鐵管沖刷」當擋箭牌,然而,在民眾實際聞到刺鼻臭氣、親見黃水入戶,甚至懷疑遭「糞水滲透」的現實面前,這套「環境與技術原因」的說詞難以服眾,更有甚者,地方政府直到事件發生數天後才被迫承認水質異常,讓輿情早已一發不可收拾。
這不是第一次中國地方政府在突發事件中「慢半拍」,也不是第一次試圖用技術話術壓過民怨,從新冠封控到雨災隱匿,再到這次水臭事件,一再顯示出中共政權的治理邏輯不是「以民為本」,而是「維穩為本」:資訊封鎖、延後通報、懲處基層,從不敢真正面對體制性的弊病。
這次事件被戲稱為「便州水」,南宋詩句「直把杭州作汴州」也被惡搞為「便州」,正是當代中國網民以嘲諷對抗謊言的絕妙寫照,民間早已不信任「官方通報」,因為百姓經歷過太多「平安通報」,卻從未換來真正的安全。
所謂「7人問責」,不過是卸責表演;所謂「痛定思痛」,更像是例行話術,真正應該被檢討的,是長期無視基礎設施老化、忽略預警監測與危機應變的體制根源——一個用專制掩飾失能、用審查遮蓋真相的政權,怎可能保障民眾喝下的每一口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