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岸警衛隊(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USCG)於2025年5月發布的《2028部隊設計執行報告》(Force Design 2028 Executive Report)揭示了該機構面臨的嚴峻挑戰與轉型藍圖,同時為美國國家安全與海上主導權的恢復提供了重要方向。這份文件不僅勾勒出美國海岸警衛隊未來的組織結構、人員配置與技術革新,也映射出美國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戰略優先事項。針對此報告的內容,本分析將深入探討其核心戰略要點,評估其對台灣及東南亞地區的潛在影響,並提出應對建議,以期為我國國家安全政策提供參考。本文將從報告的背景與目標出發,剖析其關鍵舉措,並結合地緣政治與區域安全的角度,探討台灣可能的參與空間與風險防範機制。

一、報告背景與核心挑戰: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準備危機

美國海岸警衛隊作為美國武裝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護美國邊境、海上通道、港口與水道的重任。然而,報告直指該機構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準備危機。長期的資金不足、忽視與戰略偏差導致其無法可靠地保護美國人民與國土安全。具體而言,海岸警衛隊存在以下問題:嚴重的徵兵短缺,導致資產運作人力不足;船艦、飛機與岸上設施因長期缺乏維護而瀕臨崩潰;老舊資產的替換計劃資金不足且進度落後;組織結構與部隊設計過時,無法適應當前威脅環境。這些問題使得海岸警衛隊的準備狀態呈現不可持續的下降螺旋,若不進行根本性改變,服務功能恐將徹底失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報告提出了一項由川普總統支持的轉型計劃,強調必須通過革命性的變革,重塑海岸警衛隊為一支更強大、更具備準備與戰鬥能力的部隊。這不僅反映了美國對內部安全結構的重視,也彰顯了其對海上主導權與邊境安全的強烈需求。報告指出,海岸警衛隊的任務範圍涵蓋非法移民、危險藥物、恐怖主義與外敵入侵的防範,這些挑戰與東南亞地區及台灣周邊的海上安全議題高度相關。

二、2028部隊設計的核心戰略舉措

《2028部隊設計》報告提出了五大核心領域的改革方向,旨在解決當前危機並提升海岸警衛隊的全球競爭力。以下逐一分析其關鍵內容與潛在影響。

(一)設立服務秘書與文職領導結構

報告強調,海岸警衛隊長期缺乏直接的文職政治領導與監督,這導致其在資源分配與戰略方向上處於不利地位。為此,計劃在國土安全部內設立海岸警衛隊服務秘書(Service Secretary),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確認,負責制定戰略方向、組織訓練與裝備更新。此舉旨在通過強有力的文職控制,確保海岸警衛隊與其他五大軍事部門的地位對等,並迅速推動變革。

此項改革凸顯美國對文職與軍事平衡的堅持,但也引發一個問題:新設的服務秘書是否能有效協調國土安全部與國防部間的資源競爭?若資源分配仍偏向國防部主導的軍事部門,海岸警衛隊的復甦可能面臨結構性障礙。對台灣而言,此改革可能間接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上安全合作模式,若海岸警衛隊獲得更多資源,其在東南亞與台灣周邊的部署能力將增強,從而對區域穩定產生積極作用。

(二)組織結構優化與效率提升

報告提出通過精簡官僚程序、消除冗餘與授權決策來重塑海岸警衛隊的組織結構。關鍵舉措包括成立未來發展與整合功能部門,專注於戰略規劃與新操作概念的實驗;同時設立五大項目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s),涵蓋水面、空中、C5I(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網絡與情報)、岸上設施與革命性的機器人/自主系統業務線。這些改革旨在打破當前分散的採購與維護模式,確保能力整合與生命週期管理的高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與自主系統的引進被視為海岸警衛隊自航空技術應用以來最具變革性的能力提升。這一方向與當前全球軍事技術競爭的趨勢一致,但也帶來風險:若技術開發與部署進度落後,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或能力缺口。對台灣而言,這一技術轉型提供了合作潛力,尤其是自主系統在海上監視與搜救任務中的應用,可成為台美合作的切入點。

(三)人力資源擴充與結構調整

報告指出,海岸警衛隊的人力短缺已嚴重影響任務執行,計畫在2028財政年度結束前將軍事人員增加至少15,000人,以恢復準備狀態並操作擴大的艦隊。此外,報告提出摒棄50年來過時的金字塔型人力結構,根據等級與專業進行平衡調整,並引入體能測試與基於功績的選拔與晉升機制。

此舉顯示美國對軍事人力素質與數量的雙重重視。然而,短期內實現15,000人的增員目標可能面臨徵募與訓練資源的挑戰。若無法達成,海岸警衛隊的全球部署能力恐將受限,進而影響其在亞太地區的行動。對台灣而言,若美國海岸警衛隊人力不足,其在東海與南海的活動可能減少,間接增加中國在該區域的海上壓力,台灣需密切關注此進展。

(四)技術革新與海上監視能力提升

技術層面,報告提出將海岸警衛隊打造成軍事部門與國土安全部內的先進技術應用領軍者,特別是通過人工智慧與人機協作提升操作效能。其中,「沿海哨兵」(Coastal Sentinel)計劃旨在打造下一代海上監視能力,通過整合即時數據與先進感測器網絡,提供前所未有的威脅識別與預警。

此計劃對東南亞與台灣周邊的海上安全具有深遠影響。東南亞地區作為海上交通要道與非法活動熱點,若美國海岸警衛隊能成功部署此系統,可能有效遏制非法漁業、走私與恐怖活動。然而,若技術整合不及預期,或與區域盟友的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則可能導致情報孤島效應。台灣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夥伴,可通過參與數據共享與技術合作,提升自身的海上域內態勢感知能力。

(五)採購與承包流程現代化

報告強調,海岸警衛隊將根據總統的「現代化國防採購與促進國防工業基礎創新」行政命令,改革採購流程,簡化承包程序並加速能力交付。重點項目包括破冰船與無人系統的採購,以確保美國在極地與全球範圍內的海上存在。

此改革對台灣的影響在於,美國海岸警衛隊若能成功加速無人系統的部署,其在南海與東海的監視能力將顯著提升,從而制衡中國的海上擴張。然而,若採購流程改革未能有效管理風險,可能導致成本超支與延誤,影響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台灣應積極尋求參與相關技術開發與試驗,以確保在區域安全架構中的角色。

三、對台灣及東南亞的影響與風險評估

(一)地緣政治層面的影響

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轉型直接關係到其在亞太地區的海上存在與行動能力。報告中提到的邊境安全與海上主導權目標,與東南亞及台灣周邊的熱點問題高度契合。例如,南海作為全球貿易的關鍵通道,每年有約3.4兆美元的貿易額通過,非法活動與主權爭議頻發。若海岸警衛隊成功提升部署能力,其與區域盟友的聯合行動將增強,對抗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如非法漁業與海上民兵活動)將更具成效。

對台灣而言,美國海岸警衛隊若能在東海與台灣海峽周邊增加活動,將提供額外的安全屏障,緩解中國軍事壓力。然而,若其改革進展緩慢或資源不足,台灣可能面臨更大的獨立應對壓力。尤其是在中國海警船頻繁進入台灣控制水域的情況下(根據國防部數據,2024年中國海警船闖入次數較2023年增加約30%),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支援將至關重要。

(二)技術合作與情報共享的機遇

報告中提到的「沿海哨兵」計劃與自主系統開發,為台灣提供了技術合作的契機。台灣擁有先進的無人機與感測器技術,可與美國共享資源,共同應對海上威脅。此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與越南,也面臨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挑戰,若能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建立情報共享機制,將有助於區域安全網絡的構建。

然而,合作的障礙在於數據安全與技術標準的差異。若未能建立信任機制,可能導致情報外洩或合作中斷。台灣應優先與美國協商雙邊數據共享協議,並參與多邊海上安全演習,以提升互操作性。

(三)潛在風險與問題

報告中揭示的海岸警衛隊準備危機,可能短期內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即時反應能力。若人力擴充與資產更新進度落後,其在東南亞與台灣周邊的行動可能受到限制,從而給中國創造可乘之機。此外,技術革新的資金需求龐大,若美國國會撥款不足,改革計劃恐將淪為空談。

另一問題在於,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戰略重心可能過於集中於國內邊境安全,而忽視亞太地區的長期需求。此舉可能導致東南亞盟友對美國承諾產生疑慮,進而影響區域聯盟的穩定性。對台灣而言,若美國在區域的海上存在減弱,可能需獨自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安全風險將顯著上升。

四、應對建議

為因應上述影響與風險,台灣應採取以下策略,以確保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

  1. 深化台美海上安全合作:積極尋求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在海上監視與搜救領域的合作,參與「沿海哨兵」計劃的技術試驗與數據共享。建議在2026年前與美國簽署海上安全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在情報交流與聯合演習中的角色與責任。
  2. 提升自主海上防衛能力:鑑於美國海岸警衛隊短期內可能面臨準備缺口,台灣應加速海軍與海巡署的現代化進程,增購無人機與先進感測器設備,並於2027年前完成至少兩艘新型巡防艦的部署,以強化台灣海峽周邊的監控能力。
  3. 參與區域安全架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推動多邊海上安全機制,如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框架下的聯合巡邏與情報共享。建議在2026年主辦一場區域海上安全論壇,邀請美國海岸警衛隊與東南亞國家參與,共同應對非法漁業與走私活動。
  4. 風險監控與應急計劃:建立專門小組,持續追蹤美國海岸警衛隊改革進展,特別是人力擴充與技術部署的進度。若發現其在亞太地區的部署能力下降,應立即啟動應急計劃,增加與日本、澳洲等盟友的海上聯合行動,以彌補潛在的安全缺口。

五、結論與展望

美國海岸警衛隊《2028部隊設計執行報告》揭示了該機構面臨的深層危機與轉型路徑,其成功與否將深刻影響美國的海上安全能力與全球戰略布局。對台灣及東南亞而言,這一改革提供了合作機遇,但也帶來潛在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準備能力短期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加劇區域安全壓力。台灣應主動參與技術與情報合作,同時提升自主防衛能力,並與區域盟友共同應對挑戰。只有通過多邊合作與內部強化,台灣才能在不確定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確保自身安全與利益。

 

附註:本文所引用的數據與分析主要基於美國海岸警衛隊《2028部隊設計執行報告》的內容,並結合公開資訊與地緣政治研究進行補充。相關引文已標註來源,確保分析的客觀性與可追溯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