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中小企業已開始凍結行政助理等入門層級職位──許多 HR 已在私下反映,這些工作空缺被 AI 系統直接替代。

根據 ResumeTemplates 發布的全美企業調查,三成企業表示已在一年內以 AI 取代部分職缺,主要集中在資料分析、研究與內容產出等白領初階任務。該報告亦指出,90% 的受訪公司已在某種形式上導入 AI,其中有超過半數認為 AI 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67% 的受訪者更表示,他們的團隊預期每週能完成更多工作。

Anthropic 執行長 Dario Amodei 也指出,如今 AI 已可執行文件彙整、報告草稿撰寫與簡易程式調用等功能,與基層白領職能高度重疊,且提升速度遠快於一般人力資源部門的適應節奏。

AI 的這波進展讓大型語言模型(LLMs)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內部工具,而是直接進入了辦公室日常運作。LLMs 和 RPA 的結合,讓許多過去需要人工處理的文書流程,如報告摘要、資料彙整或簡單文案,現在能自動完成。對於過去仰賴大量初階白領勞力的日常事務,正逐步失去對人的需求。

這種效率巨大提升,也在逐步壓縮白領入門工作的存在空間。從 HR 到 PR、從法務到會計,越來越多初階工作不再需要新人進駐,而是直接被演算法與機器流程消化。

AI 衝擊已非假設,而是正在蔓延的事實

Reddit 上各大 AI 與科技相關社群,如 r/freelance、r/technology、r/Overemployed,近年湧現大量「被取消續約」「案源歸零」「找不到 entry-level 工作」的討論。不再是對未來的焦慮,而是親身經歷的真實描述;來自設計師、翻譯者、行銷助理、新鮮人,甚至資深行政人員。

許多討論指出,AI 的衝擊並非從「大規模裁員」開始,而是從「凍結徵才」「不補空缺」「案量驟降」等隱性手段開始。例如企業離職員工不再補人手,自由工作者的接案平台停滯,這些微觀變化正構成一個更深層的勞動斷層。

而這些轉變不僅發生在重複性工作領域,也延伸至被視為需具備專業技能的領域,例如資料標註、法務初整、客服信件、內容初稿編排等。這不只是取代,而是讓企業有了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新選項。也因此,年輕人愈發難以進入職場。

白領職場正進入重構期

主流媒體與學界亦開始更具體描繪這場轉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企業正將行政與客服部門視為優先導入 AI 的對象,並預期這將重構中階管理與內勤系統的職能分工。

而《Vox》則引述 MIT 經濟學者 David Autor 的說法,認為 AI 並非徹底取代所有工作,而是讓原本具「技能紅利」的職位快速貶值。他用「Mad Max 式技能經濟」來比喻:當所有人都被推向不穩定與邊緣職場時,市場變得更像弱肉強食。

這些觀點與 Reddit 鄉民的第一線觀察形成有趣呼應:一端是國家產業政策的重構,另一端則是青年與中產階級的職涯斷裂。這些看似「無聲」的變化,正在職場底層悄悄擴散,重寫我們對勞動價值的定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