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Wade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Wade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白領職場的無聲斷層:AI 正在改寫進入門檻與勞動價值

    2025.07.08 | 18:35

    白領職場的無聲斷層:AI 正在改寫進入門檻與勞動價值近年來,不少中小企業已開始凍結行政助理等入門層級職位──許多 HR 已在私下反映,這些工作空缺被 AI 系統直接替代。根據 ResumeTemplates 發布的全美企業調查,三成企業表示已在一年內以 AI 取代部分職缺,主要集中在資料分析、研究與內容產出等白領初階任務。該報告亦指出,90% 的受訪公司已在某種形式上導入 AI,其中有超過半數認為 AI 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67% 的受訪者更表示,他們的團隊預期每週能完成更多工作。Anthropic 執行長 Dario Amodei 也指出,如今 AI 已可執行文件彙整、報告草稿撰寫與簡易程式調用等功能,與基層白領職能高度重疊,且提升速度遠快於一般人力資源部門的適應節奏。AI 的這波進展讓大型語言模型(LLMs)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內部工具,而是直接進入了辦公室日常運作。LLMs 和 RPA 的結合,讓許多過去需要人工處理的文書流程,如報告摘要、資料彙整或簡單文案,現在能自動完成。對於過去仰賴大量初階白領勞力的日常事務,正逐步失去對人的需求。這種效率巨大提升,也在逐步壓縮白領入門工作的存在空間。從 HR 到 PR、從法務到會計,越來越多初階工作不再需要新人進駐,而是直接被演算法與機器流程消化。AI 衝擊已非假設,而是正在蔓延的事實Reddit 上各大 AI 與科技相關社群,如 r/freelance、r/technology、r/Overemployed,近年湧現大量「被取消續約」「案源歸零」「找不到 entry-level 工作」的討論。不再是對未來的焦慮,而是親身經歷的真實描述;來自設計師、翻譯者、行銷助理、新鮮人,甚至資深行政人員。許多討論指出,AI 的衝擊並非從「大規模裁員」開始,而是從「凍結徵才」「不補空缺」「案量驟降」等隱性手段開始。例如企業離職員工不再補人手,自由工作者的接案平台停滯,這些微觀變化正構成一個更深層的勞動斷層。而這些轉變不僅發生在重複性工作領域,也延伸至被視為需具備專業技能的領域,例如資料標註、法務初整、客服信件、內容初稿編排等。這不只是取代,而是讓企業有了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新選項。也因此,年輕人愈發難以進入職場。白領職場正進入重構期主流媒體與學界亦開始更具體描繪這場轉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指出,企業正將行政與客服部門視為優先導入 AI 的對象,並預期這將重構中階管理與內勤系統的職能分工。而《Vox》則引述 MIT 經濟學者 David Autor 的說法,認為 AI 並非徹底取代所有工作,而是讓原本具「技能紅利」的職位快速貶值。他用「Mad Max 式技能經濟」來比喻:當所有人都被推向不穩定與邊緣職場時,市場變得更像弱肉強食。這些觀點與 Reddit 鄉民的第一線觀察形成有趣呼應:一端是國家產業政策的重構,另一端則是青年與中產階級的職涯斷裂。這些看似「無聲」的變化,正在職場底層悄悄擴散,重寫我們對勞動價值的定義。 
  • 投書 「日本人均GDP被台韓超越的悲興」:從人口到經濟,東亞經濟新格局

    2025.01.07 | 19:06

    在最新人均 GDP 統計中,台灣和南韓超越了日本,這並不只是一個經濟指標的變動,更深層地透露了東亞三國在人口結構與經濟政策上的有別於該的路線。在這場國際經濟場的角力賽中,三國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並解決共同面對的挑戰? 人口結構的互動台灣擁有約 2,400 萬人口,儘管面臨高齡化和出生率低下的壓力,但憑藉高等產業的驅動,成功維持了高效的經濟增長。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成為台灣經濟的核心支柱。 據統計,台積電(TSMC)員工僅占台灣總人口的 0.3% ,但卻貢獻了全台 1.8% 的新生兒,被譽為「台積電寶寶」。不過這也代表經濟全往科技靠攏;新竹縣作為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區,其 14 歲以下人口占比(22%)遠高於全台平均水平(11.9%)。 南韓的人口約 5,171 萬,其出生率只有 1.12,為全球倒數第二,工時在 OECD 國家中排行高達第五,但憑著韓國行銷的成功,以及高度城市化帶來了明顯的人口流動效應。 一方面,首爾吸引了大量年輕勞動力進入城市,促進了經濟繁榮;但另一方面,生活成本的高昂和居住壓力也使得許多家庭推遲甚至放棄生育計劃,進一步加劇了韓國的低出生率危機。 日本則是高齡人口占比近三成,對比台灣和韓國,日本人口老化速度最快,對經濟活力影響最明顯。所以外來移民政策逐步開放,補充勞動力,並且女性勞動參與率雖有所提升,但仍落後於台灣和韓國。 經濟結構的挑戰台灣通過半導體產業,將高等產業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具備高度的全球支配能力。以台積電為代表,台灣推動了全球最先進半導體推動力。台積電不僅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也在經濟上為台灣帶來重大收入。 光是台積電在台灣股市的佔比,就有 37% 。連帶的中小相關企業也跟著受益,台積電變為台灣經濟的神主牌。不過目前台灣出生率持續探底,目前為全球倒數第一;所以在沒有足夠多的人口支撐下,優秀人才全跑去科技業造成文理嚴重失衡。 韓國以財團為經濟主體,特別是三星和現代通過展示其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帶動了韓國國內繁榮。這些財團不僅能提供高品質的工作機會,還可為韓國來往的經濟增長提供基礎。 但財團的壓制效應,對韓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限制。財團體系在韓國是否能持續保持創新,仍有許多疑問。對於基層企業,這些競爭背後的「壓力」,已成為韓國新創的挑戰。 日本一向以汽車和家電主導全球市場,但在數位化和新興科技世代,一些傳統產業已慢慢失去光芒;因為中國進來競爭,讓這些產業變為紅海。比較台灣和韓國,日本在數位化方面的投入顯得更拖沓,也更傷害了日本的經濟。 不過日本的企業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保守和經典讓日本在傳統產業中保有一定的優勢,但那些無法轉型的產業也正成為抑制日本市場擺脫的主要因素。相比台灣和韓國,日本政府在制定和實施新經濟政策時顯得沒有前瞻。 東亞三國的競爭與調整方向人均 GDP 的數據變動,背後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結構與人口挑戰的交鋒。台灣、韓國與日本,分別展現了在高科技、財團經濟與傳統產業上的優勢,同時也面臨各自的瓶頸。 台灣需要進一步解決人口結構問題,平衡科技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韓國則需要調整財團對經濟壟斷的影響,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空間;而日本則必須加速數位化與新興科技的投入,擺脫傳統產業過於依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