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網路政治中,「小草」支持者成為引人注目的新興力量,近日小草版主公布檢察官照片、也有小草繼續加工威脅字樣,挑戰法律的底線令人駭俗!他們以支持柯文哲與民眾黨為核心,擁有高度動員力與社群活躍度,卻也頻頻因言論失控、邏輯混亂而引發爭議,這群體的崛起,反映出台灣年輕世代對政治的新參與模式,也揭露網路政治的扭曲與危機。
 
小草最大的特徵,是強烈的政治信仰傾向。他們將柯文哲視為體制外的清流代言人,進而產生近似偶像崇拜的支持方式,這種非理性的忠誠,使他們即使面對柯的政策矛盾或失言,也傾向護航與合理化,削弱了理性討論的可能性,在組織面,小草並非完全無序。從LINE群、TikTok宣傳到地方活動,他們運作明顯具備策略性與結構性,表面上看似去中心化、草根化,實則常被質疑存在網軍、反串與話術操控,這讓「聲量」與「民意」難以劃上等號,甚至出現製造虛假共識的危機。
 
更令人憂心的是,小草群體對資訊的識讀能力普遍薄弱,他們對主流媒體高度不信任,對於檢方提出的證據嗤之以鼻,甚至對事實視而不見,卻頻繁轉傳來源不明或剪接誤導的影片與圖卡,在網路空間成為錯假訊息的放大器,如遇不同立場的言論,不是試圖解釋說理等論述,而是直接以反駁、謾罵,拿B說A等方式來帶過,反而加劇政治對立與仇恨感。
 
小草現象證明,值得肯定的是,台灣年輕人並非對政治冷感,而是對政治和公共事務的熱情尚存,但若這份熱情缺乏事實基礎與自我檢驗,只會走向情緒化、同溫化、甚至非理性的迷信政治!真正的公民參與,應該是質疑、討論與包容的完整過程,而非一味贊聲與攻擊異己,民主的成敗,不取決於誰聲量大,而在於人民能否守住理性與對話的空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