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呂維胤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呂維胤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以團結為基石:賴清德「國家團結十講」的戰略深意與實踐路徑

    2025.07.03 | 10:07

    以團結為基石:賴清德「國家團結十講」的戰略深意與實踐路徑 2024年上任後,賴清德總統逐步提出「國家團結十講」,這不是單一政見的羅列,而是一項深具系統性的國家重建工程。在這十講中,目前講了國家、團結、憲政、國防四部分,但已可看出他以歷史與現實交錯為架構,鋪陳出一條從認同整合、國家安全、經濟創新到國際定位的完整治理思路。 一、從分裂走向共識:「認同治理」的新政治語言 過去台灣內部長期受制於認同的二元對立: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名稱爭議、統獨的意識形態對抗,使得國家難以在重大政策上形成穩定共識,更給中國有滲透的機會。賴清德試圖透過「中華民國台灣」這一概念,把歷史傳承與現代主體性結合起來,既不否定中華民國的歷史記憶,也肯認台灣現實存在的民主成果。這種語言的轉化,不只是修辭策略,更是一種「認同治理」的技術。他以務實的共識語言包裹政治分歧,使社會各方得以找到共同立足點,這為政策施行鋪平了更寬廣的路徑。相較於過往政黨以動員為本的兩極對立策略,這種做法更具成熟與耐久性。 二、以安全為前提:民主制度的韌性建設 賴清德在多次談話中強調,「和平不是屈服,而是靠實力來維護」。這句話並非戰略口號,而是回應當前區域局勢與內部制度風險的雙重壓力。面對中國外部軍事威脅與滲透操作,他提出的策略並非僅仰賴軍事擴張,而是從制度、法治、社會心理三方面同步強化國家防線。這包括建立全民防衛體系、強化資安與認知戰應對、清理統戰滲透勢力,並同時提出改革軍事審判制度與國安機構的現代化。這種「整體式國安觀」不僅是對傳統國防的擴展,也是一種強化民主韌性的治理戰略。安全與民主在這裡不再是二選一,而是一體兩面。 三、建立「可對話的自主性」:一種務實的外交定位 賴清德雖然堅定捍衛台灣主權,但他的外交語言並未劍拔弩張。相反地,他提出的是一種可以與民主世界互信合作、也保留與中國「對話可能性」的彈性戰略。他強調的是「和平不是妥協,而是建立在互不否認的現實上」,顯示出對兩岸關係極高的現實理解力。這種「可對話的自主性」外交路線,既避免盲目衝突,也不淪為被動迎合。在國際政經格局動盪的當下,台灣若要維持戰略空間與話語權,就必須採取既有原則、又有策略彈性的外交設計。賴清德的語言顯示出他對國際現實的精準掌握與應對成熟度。 總結來說,賴清德的「國家團結十講」,不只是語言的再包裝,而是一場跨層次、全方位的國家治理工程。他的主張不在於塑造一個不容質疑的強人形象,而是在於重新建構台灣在認同、安全、經濟與國際中的制度定位。這種團結,是一種兼顧現實與理想、兼容價值與效率的治理邏輯。在當前全球與區域風險升高的背景下,賴清德所提出的團結理念,既有戰略深度,也有政策可行性。正因如此,這一套論述與行動綱領,應該被理解為當前台灣最具前瞻性的政治藍圖,也值得社會各界理性支持與持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