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世紀以來,透過教育、媒體和文化宣傳,不斷加深對日本的負面印象,形成所謂的「仇日情結」;這種情緒部分源自歷史仇恨,如日本在二戰期間對中國的侵略,但在現代中國,官方媒體和社會環境繼續強化這種仇日心理;許多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雖未經歷戰爭,但在接受了多年宣傳後,對日本的偏見和敵意依然深植內心;這種情感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暴力行為。此次東京澀谷隨機攻擊事件中,嫌犯為中國籍男子,淡定聲稱「我就是想殺人」,令人聯想到這類反日情結在某些心態極端者中是否發揮了推動作用。
仇日情緒的根源:中國的教育與宣傳
中國的「仇日情結」很大程度上源自於歷史上的中日戰爭,但現今的教育與媒體依然不斷渲染這種情緒,中國學生在校時會學習關於日本侵華的歷史,這些教育內容伴隨著強烈的國家主義宣傳,強化了對日本的仇恨;加上中國媒體持續報導中日政治、經濟上的摩擦,許多中國民眾自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形成了對日本的負面認知,甚至可能產生敵視心理;此次嫌犯無差別隨機攻擊日本女性的行為,或許是反映了這些潛在情緒的極端表現之一。
澀谷隨機殺人事件的社會影響:日本的安全感受衝擊
這起發生在東京澀谷區的隨機攻擊事件,讓日本社會深感震驚;日本以相對低的犯罪率和高度的社會安全感著稱,但此類暴力事件卻打破了這種和平的假象,特別是來自外國籍人士的暴力行為,更可能激發部分日本民眾的恐懼和不信任,雖然事件的動機尚未完全釐清,但嫌犯的冷靜表現以及其毫無悔意的言論,無疑加劇了事件的震撼;這不僅衝擊了當地居民的安全感,甚至可能在社會中引發對外國人,尤其是中國籍人士的負面看法,進一步影響中日兩國的民間交流與觀感。
該男子的行為與中國「小粉紅」的心態聯繫?
小粉紅是一群年輕且熱衷於國家主義和網絡愛國行為的中國網民,他們往往在網上表達對外國的敵視,特別是對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厭惡;有分析認為,這些「小粉紅」雖然多數僅在網絡上表達激進言論,但如果在現實中受到某些因素的激化,部分人可能會變得更加激進,甚至轉向暴力行為。此次嫌犯無差別殺人的行為,是否來自於與「小粉紅」類似的心理背景仍需調查,但這讓人不禁聯想到這些在網上積極宣揚仇外思想的人,是否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失控,進而演變成更極端的暴力行為。
小粉紅現象的失控風險:當愛國情緒變成暴力
小粉紅的激進表現背後,是一種被中國政府和媒體煽動的過度愛國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在某些情況下轉化為對外國的敵意,甚至是暴力行為;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的緊張,部分「小粉紅」可能將網上的言論帶入現實,進而採取極端行動;此次東京澀谷事件中的嫌犯年僅19歲,正處於容易受到網絡極端思想影響的年齡層,他的隨機暴力行為是否受到中國網絡上激進言論的潛移默化,這對於未來類似現象的防範提出了警告,中國和國際社會需要更多關注年輕人心態的塑造,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