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以「罪不及妻孥」為題投書他媒體,稱「憑什麼要蔣萬安為二二八負責」,痛批「這麼多綠軍還活在誅九族的年代」,但楊前署長可曾想過,為何同樣是「蔣家後代」,眾所要求道歉之人,不是蔣孝勇的兒子蔣友柏,而是蔣孝嚴的兒子蔣萬安?

前者的身世,無人質疑,後者血緣真實性,則是許多歷史文獻上的「羅生門」,成為鄉親父老茶餘飯後的政治談資,且這些懷疑者,大多和要他對二二八道歉是同一批人,那就更奇怪了!順著那番邏輯,為何不去對「正版品」指指點點,卻要求一個「高仿、超A貨」負上這般責任?

差別就在於,我們從未看過蔣友柏拿血緣一事自我標榜,更多的可能還是「冷處理」,而蔣萬安從參政開始,從受訪言談到文宣品,無處不與「蔣家」緊密連結,就怕無人知曉他的背景;而對於轉型正義,蔣友柏除曾設計兩蔣園區「OPEN蔣」公仔,遭批評美化獨裁者外,更被人所記得的,是其曾坦承「家人迫害台灣人」、認為「中正紀念堂是錯的、不光榮」,反觀蔣萬安過去對於轉型正義的修法態度,以及作為市長之後漠視中正紀念堂轉型,且為228道歉還閉口不談蔣家,只談「政府的錯誤」。

與家族背景自我區隔的人,親口認錯、坦然直面歷史,令人印象深刻,而緊貼「蔣家」身份地位之人,卻完全站在公道與正義的對立面。蔣友柏、蔣萬安這「兩小蔣」態度與立場迥異,宛若北極與赤道之別,蔣萬安就任市長之後,對於轉型正義從「無視」、「無知」到「惺惺作態」,讓這般「蔣家內戰遺緒」再度從歷史塵埃裏浮出檯面。

但這跟血緣真的有關嗎?拿掉蔣友柏、蔣萬安的姓氏,單就他們的發言,在大是大非之下,依舊有高低之分,跟「阿祖」、「阿公」為何人,有何關連?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但對於轉型正義施政不力,或對兩蔣歷史功過發言失當時,仍遭外界用同一標準檢驗,也沒有因其血緣享有面對公眾檢視的「言論豁免權」,反而我們還得同情其先祖,說聲「罪不及祖上」都來不及。

退萬步言,若真把「血脈因素」拉進來討論,結論也並無不同,只是觀感反差更加巨大罷了:蔣友柏聽從蔣經國「後代不從政」之家訓,不追求政治名利,被公眾監督之合理期待自然較低,而蔣萬安卻汲汲營營博取高位,還成功奪下資源雄厚「喊水會結凍」的首都市長,卻在自己所主持的二二八紀念儀式,閉口不談其血緣,與過往選舉時判若兩人,其對於轉型正義應有的承擔,又怎是「罪不及妻孥」就可以一筆勾消?

楊志良若執意要為蔣萬安開脫,可能得先呼籲他退出政壇,像蔣友柏一樣淡出公眾視野,自然就不會有人關心他的表態,或者,楊前署長也至少問問「其他蔣家人」的意見,看看他們對於「蔣萬安被要求道歉」一事,可有「罪及妻孥」、「被誅九族」的感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