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網軍,通常是指在網路上有組織、有目的地從事資訊戰、輿論操控或網路攻擊的團體或個人。 這些網軍利用各種社交媒體、論壇、網路平臺等進行行動。

二、特徵
網軍常見的特徵如下:
1.組織性:網軍通常由一組人員或機構組成,這些成員共同協作以達成特定目標。
2.目的性:操控輿論、促進某種政治議題、抹黑競爭對手、或進行商業利益的推廣。
3.手段多樣:網軍可能使用各種手段,包括發表虛假資訊、製造話題、進行網路攻擊、散播仇恨言論、或利用機器人自動化釋出訊息。
4.匿名性:網軍成員通常以匿名或假名的身份活動,行動更具隱蔽性和挑釁性。

三、網軍的類型
1.政治網軍:如支援某政黨或運動的團體,會進行抹黑、攻擊對手或宣傳支援內容。
2.商業網軍:企業可能僱用網軍來抹黑競爭對手,或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3.社會運動網軍:針對特定社會議題而組織的團隊,可能會進行激烈的網路活動來引起社會關注。
網軍的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往往是負面的,像是加劇社會分裂、散播仇恨與不實資訊、以及影響公共輿論等。

四、網軍對社會的正反面影響

正面影響:
1.資訊傳播加速:能快速擴散資訊,提升特定議題的曝光度,促進公共討論。
2.動員與組織能力:能有效動員支持者,推動社會、政治運動或公益活動。
3.監督與揭露:一些網軍會揭露不法行為或不公正現象,促進透明與問責。
4.輿論引導:可引導輿論方向,支援政策推動或公益理念的宣傳。

反面影響:
1.假訊息與操弄:發布假訊息、謠言,誤導公眾,製造社會混亂。
2.網路暴力:人身攻擊、抹黑行為,傷害個人名譽與心理健康。
3.極化與分裂:加劇社會對立,製造群體間的不信任與仇恨。
4.資訊繭房效應:進入思維封閉「泡泡」,減少多元聲音的交流。

五、防範網軍負面影響的方法

1. 個人層面
- 提升媒體素養:教育公眾如何辨識真實與虛假訊息,瞭解來源的可信度。
- 批判性思維訓練: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深思,詢問訊息的根據及其潛在偏見。
- 多元化資訊來源:尋找不同角度的資訊,避免僅依賴單一來源。

2. 社會層面
- 強化社會信任:建立社會信任體系,促進公眾間的溝通與信任,減少極化現象。
- 網路素養教育:在學校和社群開展網路素養課程,幫助人們理解網路運作及潛在風險。
- 法律與倫理規範:制訂和完善相關法律,嚴懲散播假訊息和網路暴力的行為。

3. 技術層面
- 偵測與過濾技術:開發高效的演算法,以偵測和標記假訊息、機器人活動和有害內容。
- 平臺責任:要求社交媒體和平臺積極負責,針對不良行為採取措施,並提供透明的報告系統。
- 通報機制:設立簡單有效的通報機制,讓使用者能夠輕鬆舉報不當行為。

4. 監管機構
- 獨立監察機構:建立獨立機構監察網路行為,評估網軍行動的影響,並提出改進建議。
- 強化國際合作:各國應加強合作,共同面對跨國的網軍活動,共享資訊和策略。


六、網軍與言論自由

網軍對言論自由的挑戰
1. 操控輿論與假訊息散播
   - 網軍常利用大量虛假帳號或機器人散佈誤導性資訊,試圖操控公共輿論,擾亂真實的言論環境。
   - 這種操控會削弱公眾對資訊真實性的判斷,間接侵蝕言論自由的基礎。

2. 壓制異見
   - 有些網軍會對持不同意見的人進行網路霸凌、攻擊甚至假冒誹謗,造成言論空間被壓縮,使多元聲音難以存在。
   - 這種恐嚇和壓制行為導致自我審查,影響了言論自由的平等發展。

3. 影響公共討論的公正性
   - 網軍透過大量人為操作,扭曲公共討論的焦點和議題,讓某些聲音過度放大,而其他聲音被淹沒。
   - 這種不公平的資訊操作降低了言論自由市場的多元與公正。

言論自由的重要性與限制
-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保障個人及社會多元意見的自由表達,是資訊交流和社會進步的前提。
- 但言論自由並非絕對,當言論被利用來散播惡意假訊息、仇恨言論或破壞公共安全時,需要在法律和社會規範下有所限制。

如何在網軍與言論自由間取得平衡?
- 透明監管:制定透明且具正當程式的規範,防止網路言論遭不當限制,同時對惡意操控進行制約。
- 多元聲音保護:保障多元意見的發表空間,防止單一勢力透過網軍壟斷公共話語權。
- 加強媒體教育:提升公眾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和辨識網路操控的能力,促進理性、負責的言論環境。

七、結論:
《莊子·山木篇》有一則故事,有一方舟在渡河行進,突然有一艘空船撞上了它,即使是那種心胸狹隘的人也不會發怒。如果此時這艘上有一個人,方舟上的人可能立刻向撞來的船高聲呼喊要對方迴避,叫一次沒聽見,叫兩次沒聽見,於是第三次叫的時候,就必定用一連串惡毒的辱罵一起喊過去。剛才心胸狹窄的人也不發脾氣,而現在卻是憤怒不已,那是因為剛才前面那船是空的,而現在船上是有人的。一個人若能虛化自我內心而遨遊於世,又有什麼能夠加害他呢!(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莊子這個比喻提醒我們可以不必對外界的事物過於敏感,特別是那些無意中對我們造成影響的事情。只有當我們心中有負擔時,才會感受到他人的碰撞。面對網軍,除了運用相關法律(刑法第27章妨害名譽及信用罪等)自我保護之外,也可以用這種心態來自我應對,讓自己不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心生煩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