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於日前就職周年演說中提到,要國安單位向在野黨主席進行「國安情勢簡報」,藉以讓朝野領袖,得以在共同的認知基礎下,為守護台灣一起奮鬥。乍聽總統這天外飛來的點子,您第一個想法是甚麼?
對綠營支持者而言,會否覺得有那麼點「精神錯亂」?畢竟這大罷免打得正炙熱,其師出有名的正當性,除了在野頻頻逾越憲法分權原則、違反亂紀之外,「中共同路人」的理由,或才是推動大罷免之所以如此順利的主因。諸如「受到習近平的指使」、「立院已被紅色勢力滲透,成為中國駐台立法局」等等指控,無一不是作為罷免藍委的指控。
但如今,總統居然起心動念要與這些「中共同路人」分享國安情資,難道就不擔心朱、黃兩位主席,將機密直通習維尼麼?若該念頭真的付諸施行,豈不打臉這些罷團與綠委們,要他們臉往哪擺啊,這罷免,還玩得下去麼?
至於對在野支持者來說,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與民進黨交手的經驗,被陰的次數可多了,如今對在野趕盡殺絕的賴神,居然沒由來的主動釋出善意,不免還是讓人心驚驚吧!
從正面解讀,分享國安情資,目的或在使在野領袖了解國際現勢,頗有種對兩岸關係畫下一道紅線,告訴在野,要與中國往來不是不行,而是得注意分寸,不要逾越了底線才好。
但若從負面的觀點析之,近來綠營深陷共諜案泥沼,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甚至迄今都不敢踏進立法院接受檢驗(畢竟貼身秘書出包了麼!),想來就很諷刺,舉著「抗中保台」的大旗,麾下幕僚卻盡幹些通匪之事,這愛國牌還怎麼打啊!基此,不妨透過與在野黨分享國安情資的機會,把這共業過繼到他黨身上,未來只要在野主席或藍委們說了啥關於兩岸的機敏資訊,就可順勢把「共諜」的紅帽子無痛嫁禍,讓「抗中保台」喊來得以更加震天價響。
以上正反兩種情境推衍,您覺得何者的可能性較高呢?以史為鑑,不妨扼要的回顧一下過往幾次朝野高層會晤的重要時刻,作為參考的依據。
於2000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國會同樣是朝小野大,當時國民黨「逢扁必反」,即便找來國民黨籍的唐飛擔任閣揆,所有法案幾乎都還是卡關。為了促進朝野和諧氣氛,陳前總統分別安排與在野領袖連戰與宋楚瑜進行會晤。
首先登場的是「扁連會」,會中連戰針對能源議題向阿扁總統提出建言,希望綠營揚棄反核的神主牌,讓核四得以繼續興建。怎料在會後不到一小時,行政院就宣布核四停建,等同當眾打了連戰一耳光,一整個就是「裝肖維」!
接著展開的「扁宋會」,兩人會前在「真誠」背板留下經典合影,據報導閉門會過程也是相談甚歡,沒想到之後就傳出宋楚瑜有「求官」的情事。真相為何,各說各話,但就當時媒體的分析,也許宋只是提及可以為外交或兩岸事務盡點心力,這是否就等同於求位子,就看您怎麼解讀了?(畢竟,沒正式官銜無權任事,但要位子到底是想酬庸,還是真想為人民做事,就不得而知了。)
不說年代久遠的,就談現在,賴總統眼見朝野僵局難解,之前不是也召開院際協調會議,邀集五院院長共商國事。儘管當時在野就覺得此舉在挖坑給韓國瑜院長跳,但韓最終還是與會,並在會中建議總統與卓院長,總預算案可以再協商,或是以追加預算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哩,「卓覆議」院長還是喜歡搞覆議,凡事不與在野磋商,直接訴諸憲法法庭,又總統也未聽進韓院長「以和為貴」的籲求,加大力度的要求黨公職全面投入大罷免,等同把韓的建言當耳邊風。試問這種高來高去、過個水的會面,到底有啥意義呢?
基此,殷鑑不遠,舉凡由總統親自出席與會的場子,都尚且徒勞、甚或可能搞出些意想不到的陰謀論了,更況是賴總統不出席、只找潘孟安秘書長主責的簡報,又能發揮多少效果呢?加上國安局長蔡明彥已明確表示,如果在野主席們在聽取國安簡報後對外揭露,便構成違法,讓這場簡報,更顯詭譎,得小心是大啖「雞鴨飯」的鴻門宴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