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敗選的主因,不少人認為年輕人對其投票的熱情不再,對此,黨內大老許信良建議不妨大膽啟用林飛帆擔任黨主席、甚或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民進黨始終與青年世代站在一起的決心。
有時候真的很納悶,到底在政黨高層的思維中,難道找來幾個清新的政二代面孔,抑或像林飛帆這般、一直批一直升,官運始終扶搖直上的天選之人,就能聊表對年輕人的支持嗎?又年輕人真的會因為擺上幾位樣板人物,就乖乖投票去麼?總讓人覺得好傻、好天真。(真相,應該只會加劇相對剝奪感的不滿情緒吧!)
就以林被點名的兩個職務來說:
敗選後的黨主席,必須銜命找出此次挫敗的因素,繼而在一年後的總統立委選舉,再度重返巔峰。然而,林為現任的副秘書長,是真正負責操盤大選的執行者(秘書長多是掛名居多,副秘才是第一線工作者),這回盤勢發展那麼糟糕,尤其是不再受到年輕選票青睞,或說論文門等外部因素使然,但完全沒有力挽狂瀾的能耐,又如何繼續帶領亟需改革的黨走下去呢?(總不能說這一切都與他無涉,那這副秘的九萬領假的麼?)
至於行政院副院長,真的只想對許前主席說「有事嗎?」
台灣政治之所以能長治久安,未隨著政黨輪替而有絲毫動盪,截因在於我國擁有相當優質的文官體制。無奈,長官難免都會想找親信,畢竟「自己人」比較好用,於是乎,政務任用的範疇不斷擴張,引致於兩者間不時的存在著緊張關係,致使不具備專才的「任用私人」情事不斷,文官體制從而走向崩壞。
對公務員而言,心態上或許是開放的,並非全然排斥機要任用的人事安排,但至少得在學經歷方面,要能夠匹配被任命的職務,才能以才德服人,而非獨獨只是抱對了大腿,便雞犬升天。就這方面而言,咱們飛帆公子合格嗎?
坦白說,其實人民根本不分世代,大家共同的盼望,就是希望台灣能夠更好,百姓生活更加安樂,假若以為年輕人就會盲目的支持由年輕人來主政,那真的錯的離譜。
四十餘歲的自己,或許不算是年輕人,但縱觀當前政經局勢,我才不在乎哪些人上位或下台,只要誰能夠讓實質薪資高一點、房價低一點(應該是好幾點)、兩岸和平一點、媒體公平一點……誰就能受到選票的青睞。
至於林飛帆,套句當年太陽花學運的Slogan:
「當領九萬變成領十九萬,下架就是義務」
因為他的扶搖直上,象徵著異議分子被摸頭招安的典型,這將促使小黨菁英出走,向擁有執政資源的大黨靠攏,進而削減監督政府的力道,讓民主政治走向一言堂。
放眼當前,多的是九萬兄的後進追隨者,就不一一點名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