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番天人交戰的長考,王鴻薇議員最終選擇不畏「烙跑」譏諷、毅然接下台北第三選區(中山、北松山)立委補選,迎戰的對手,是人氣超旺、擁有大量「農婦農夫」粉絲的吳怡農。誰勝誰負,猶未可知,但該場戰役咸被認為是2024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與其說是「前哨戰」,我認為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風向球」,指標性的意義,在於讓有志2024的藍營人士(其實就是侯友宜),能更加洞悉民意對於「選了又選」的觀感,繼而謀定後動、擘劃接續的策略。

當下2022的政治情境,根本完全複製2018,回顧彼時國民黨大勝後,韓國瑜成為泛藍共主,當時亦面臨著是否趁著民氣可用、進一步帶領藍軍重返中央執政的抉擇。於是乎,接續的兩場立委補選(分別是台南第二選區(謝龍介出戰)、以及新北市三重選區(陳炳甫出戰)),便成為韓測試自我全國支持度的指標。

由於兩個選區都屬於「綠到出汁」的屬性,假若真能在韓的強力助選下獲勝,則繼續挾著韓流蔓延到全國,並公開表態角逐2024、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正當性,也將大為增強。

無奈,謝龍介敗給郭國文、陳炳甫不敵余天,讓勢如破竹的韓流,開始遭受反挫,也讓國民黨內有意角逐大位者,也覺得沒有「非韓不可」的道理。但顯然韓未能看清局勢,仍舊執意參選到底,縱然不敢大聲公開表態,卻總若有似乎的顯露選總統的意志。最終在吳敦義主席政治運作的考量下,採「被動參選」予以解套,雖然讓韓順利出線,但早已失去了作為共主的正當性,敗下日後大敗的遠因。

回顧韓國瑜2020的敗選,除了後期香港反送中讓「芒果乾」發酵外,未能看清韓流奠基於「討厭民進黨」、而非「喜歡韓國瑜」,以及「選了又選」的政治道德批判,都是促使其旋風瞬間化為烏有的原因。

同樣的情境,是否會在2022重新復刻,也許北市這場立委補選,就是最佳的風向球。

當前,「討厭民進黨」的氛圍類同2018,但王鴻薇所面臨的困局,是明知在向上挑戰立委補選的前提下,還必須先行報到就任北市議員,一旦順利當選,議員議席是不會遞補的,讓該區擺明就會少掉一席議員(若不報到,落選頭吳崢就可遞補,相信藍營選民也不會樂見)。這與其他「議員轉戰立委」的前例,還是有所差異的,選民是否能接受,就得看立委補選的結果而定。

換言之,王鴻薇的勝選與否,體現著泛藍支持者、乃至於中間選民,是否願意為了「下架民進黨」的終極目標,擺脫一切政治道德感的枷鎖,讓藍營一路累積勝選氣勢,直至2024重返執政。

我認為,如果補選結果是勝利的,則侯友宜出馬角逐2024,就毫無懸念,畢竟目前他的人氣最高、也是最有機會打敗賴清德的不二人選,為黨出戰、當仁不讓的正當性充分,其他人縱有不滿,也只能徒歎形勢比人強。

反之,如果補選結果落敗、甚或票數有段差距,則向來喜歡求穩的侯,或許才會有「做好做滿」的思考。但做滿不代表支持朱立倫參選,更有可能的,是央請藍營選民或許皆能認同的郭台銘董事長出馬,由他來凝聚藍營人士的共識,先讓2024藍天重現再說。(儘管外界解讀,郭董目前對政治已沒有野心,但按其「忠黨愛國」的使命感,要請他在野大聯盟主持大局,其實還是有機會的。)

近期媒體不是謠傳侯友宜在選後與郭董已多次交換意見麼?彼此到底談了甚麼,總不會是鴻海要投資新北的事宜吧?(這種事下面的人去接洽就可以了吧!)要說兩人促膝長談都沒聊到2024總統大選,恐怕也沒人信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