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影院,彷彿一切又回到了兩年前。當時大二的我緊盯著手裡的直播,希望與失望、憤怒與悲傷,與香港人一同奮力的抵抗著時代的墜落。如今,少年已經告別年少、要邁入另一個階段,而香港也不再是曾經光輝的香港。

作為臺灣人,第一個花全副心力關心、參與的運動,卻是在彼岸的香港。如今回想,有太多的可能帶領我靠近這部紀錄片:比如我第一次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白色恐怖,目睹一樁樁國家暴力在鏡頭前上演;比如11月的中大、理大,有太多和我年紀相仿的抗爭者;比如剛經歷2018,同樣面對親中勢力滲透的恐懼,深怕自己的家園將就此失守。

《時代革命》的最後,鏡頭轉向臺灣的總統大選,那個當下有一種抽離感:我們真的有替香港守下民主嗎?1月11號的澎湃是真的,而香港情勢日益嚴峻也是真實的。我們憑什麼繼續喊著撐港?時至今日,把香港放在心上的臺灣人又還剩多少?

既然我們被迫成為時代的見證者,記憶就是我們的責任。

除了持續監督《港澳條例》的修法,各種移民政策、港人在台實務層面法制化的處理。我也希望,如果未來十年、二十年香港光復了,人們還記得曾經在香港發生的這場運動,屆時仍能拿得出資料平反、究責,讓威權在香港永不重蹈覆徹。

記下這個時代,記下那些可敬的、可恨的面孔與姓名,我想看到有一天,《時代革命》的臉孔都拿下馬賽克,一個一個記下來,見證這個時代的無從選擇也無可迴避。「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站出來改變時代。」站在絕對的權力面前,人往往是很渺小的,即便最後可能徒勞無功,但我仍想用畢生的力量和極權鬥爭著。

璀璨的夜景可能逐漸黯淡,未來香港的夜景將不再是維多利亞港邊的離地高樓,而是高樓之下— 一雙雙在中聯辦前牽起的手,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電影《時代革命》將在2月25日於全台院線上映,或許你未曾聽說過這部電影,那可能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下廣告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希望大家都能進戲院支持,談票房好像很庸俗,但票房本身,也是一種黃色經濟圈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