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牽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天(26日)又升破30元,再現29元價位。壽險概念族群如國泰金、中信金、富邦金股價全面失守5日線,拖累台股昨天終場收跌115.67點,金融類股指數下跌0.88%。究竟台幣升值為何對金融保險業帶來衝擊?影響又有多大?

倫元投顧分析師紀緯明表示,金融保險業受匯率影響與一般製造業不同。銀行、保險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國內市場(如利息收入、保險費收入多以台幣計價),海外營收占比相對很低,一般銀行海外分行貢獻,僅佔營收或獲利的一成左右。然而,許多金融機構(尤其是壽險公司)持有巨額海外投資資產,因此匯率升貶,會因資產價值與避險成本影響其盈餘。

精選報導:四月三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齊跌 台經院:留意四股五匯六美債

對銀行業而言,紀緯明表示,由於資產負債幣別錯配不大,且大多採取外匯避險策略,新台幣升值對銀行本業獲利影響輕微。銀行在台幣升值時,進口商授信風險降低、海外分行換算收益縮減,兩者影響有限,可視為幾乎持平。

「從過去3年的財報來看,匯率波動對於獲利影響不大。」紀緯明表示,但壽險業對匯率變動極為敏感。壽險公司將龐大的保費收入投資於美元計價的海外債券與股票,以賺取較高收益。因此,當新台幣升值時,這些海外投資帳面價值縮水,若未充分避險,將產生可觀的匯兌損失。

同時,紀緯明表示,為避險匯率風險,壽險公司每年支付的遠期合約成本也隨台幣升值而增加。法人估計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將使國泰人壽等大型壽險業者當期獲利減少約新台幣76億元,淨值下降約48億元。以國泰來說,76億元已相當於其年盈餘相當大的比重,可見升值對壽險獲利衝擊之大。因此,在金融保險產業中可以說「銀行穩定、保險受創」。

紀緯明進一步表示,雖然整體金融業因銀行占比高,新台幣升值1%對總體獲利影響不明顯(可能不到1%下降),但壽險子公司的獲利將明顯下滑。這也解釋為何每當台幣急升,壽險族群股價表現往往相對疲弱。

值得注意的是,紀緯明也表示,壽險公司的匯率風險多屬帳面評價損益,具有累積效應;若台幣升值趨勢趨緩,部分評價損失可在往後匯率波動中回沖。近年來金管會也推動壽險提高自然避險比率,以降低匯率對盈餘的擾動。

此外,紀緯明表示,金融業者會動用外匯價格平穩基金等方式調節,力求將匯率對獲利的衝擊降到最低。金融保險業海外營收占比較低(平均不到一成),新台幣升值1%對銀行影響輕微,但對壽險獲利構成顯著逆風。總而言之,過去三年數據顯示,新台幣升值對各產業的影響幅度不一,高外銷導向產業如電子、半導體、紡織等匯率敏感度明顯偏高,升值將壓縮其營收與利潤。金融保險業則主要體現在壽險投資匯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