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宜蘭政壇,游錫堃先生確實身體力行繼承郭雨新先生的精神。所以在他擔任省議員和縣長期間,一方面非常謙卑地承接這一股力量,另一方面又持續去拓展。反觀,黃煌雄先生是靠著郭雨新的支持者才能選上立法委員,可惜他恃才傲物、私心太重,最後遭到郭雨新支持者的唾棄,這是黃煌雄無法在宜蘭政壇立足的根本原因。無奈,黃煌雄先生非但不引以為鑑,反而想方設法竄改宜蘭民主運動史。筆者研究宜蘭民主運動史已經超過三十年,為了緬懷眾多民主先輩的貢獻,也為了讓後代子孫知道歷史的真相,因此徵得游錫堃前院長的同意,將影響宜蘭深遠的1981年省議員暨縣長選舉公諸於世。這純粹是對歷史負責,沒有任何政治動機,更不想對當前政治造成絲毫影響,所以才選擇在游錫堃前院長卸任公職一年多後發表。

一、黨外三雄角逐

1981年省議員選舉,黨外陣營中除了游錫堃展開競選活動外,張川田、陳定南也表明角逐。若三個人都投入,一定造成黨外力量分散,可能導致無人當選。

延燒焦點:張文隆觀點》游錫堃前院長還原1981宜蘭黨外關鍵選戰1

這也是省議員林義雄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及「林宅血案」發生後的第一次省議員選舉,因此宜蘭黨外人士團結意識非常高。為保住宜蘭縣「黨外」的一席省議員,一些郭雨新的老班底,開始建議學、經歷俱佳的陳定南,轉投兩強對峙的縣長選舉。

八月中,國民黨提名公布,由曾任宜蘭縣黨部主委的李讚成參選縣長,曾任一屆省議員的陳洦汾與連任兩屆的官來壽參選省議員,陣容堅強。李讚成、官來壽同為三星鄉人。當時官來壽是現任省議員,又曾當過鄉民代表會主席、兩屆鄉長,相對於同樣是三星鄉人陳定南來說,官來壽在三星鄉的基層實力比較雄厚。

三星鄉選票本來不多,陳定南如果繼續堅持競選省議員,將面臨基本票源與官來壽嚴重衝突;加上國民黨提名的縣長候選人李讚成與官來壽皆為三星人,更能起到加乘效果。很可能造成在三星鄉,官來壽、陳定南兩敗俱傷;至於其他11個鄉鎮市,陳洦汾、張川田和游錫堃三人競爭兩席的局面。於是,宜蘭縣傳統黨外人士及陳定南自己的競選團隊暨親友,更多人建議陳定南選縣長。

在「927黨外協調會」前數日,游錫堃就接到陳定南決策核心的林勝榮(眼鏡仔)善意地告知,陳定南決定改為參選縣長。陳定南競選時的決策核心人士蔡世儒,是黃煌雄的親戚,也是黃煌雄的助選大將,所以黃煌雄也提早知道。

二、「927黨外協調會」的真相

由於「927黨外協調會」之前,包括全國黨外龍頭康寧祥及宜蘭縣許多郭雨新、林義雄的傳統班底,已經屬意並積極勸進陳定南改選縣長,加上陳定南本身亦有意願,所以「縣長推薦陳定南」的轉折非常自然與順利。

經過這樣一個轉折,宜蘭縣黨外省議員參選人很自然就剩下游錫堃與張川田。他們兩人均未在「927黨外協調會」上獲得「推薦」或「勸退」,所以游錫堃說那是一個「形式上」的協調,完全符合歷史事實。

宜蘭縣黨外,是一個有理想、有向心力、有傳統的群體。「927黨外協調會」的與會者,是宜蘭縣黨外各鄉鎮的重要幹部,雖然名單是黃煌雄、高鈴鴻兩人決定與邀請的,但是會議中,支持推薦游錫堃為省議員候選人的人數卻最多,遠超過半數。

假若依照「黨外年資」的長短及「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處理,應如黃煌雄於25年後所說「正式推薦游錫堃成為省議員候選人是理所當然的」(《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284)

但是在「927黨外協調會」的會議中,擔任會議主席的黃煌雄,在面對自己所邀請與會代表中多數人的建議,卻仍然我行我素,「堅拒推薦游錫堃」,以致造成「支持游錫堃的部分與會代表當即表示抗議,他們乃大鬧會場,並大聲喧譁,致使會議在游錫堃支持者的抗議聲中結束」(《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六刷,頁135)

有沒有「推薦游錫堃」,協調會的參與者當然是最清楚,而看會後記者會如何處裡,也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黃煌雄於次日(9月28日)在羅東來來飯店西餐廳召開記者會,除了通知縣長「被推薦人」陳定南到場外,並沒有通知游錫堃參加。

三、令人費解的黃煌雄

當時全國「1981年黨外縣市長、省市議員推薦人團」及「黨外巡迴輔選團」已經成立,而且全台各地也紛紛舉辦黨外候選人推薦大會或造勢演講會。

既然召開推薦記者會,如果游錫堃真的是省議員「被推薦人」,為何未被通知?不是叫做「推薦」嗎?既然開了記者會,為何不藉記者會代表宜蘭縣「黨外」陣營及「927黨外協調會」「推薦」省議員候選人給社會大眾?

全國黨外,自1981年9月9日由康寧祥、尤清聯名邀請中央公職人員,參加「蘇貞昌執業律師十周年茶會」,聯合推薦蘇貞昌後,依照康寧祥的回憶:「1981年底的黨外推薦人團除了公開推薦候選人之外,也分北中南,組織三個輔選團分區助選,北區是黃煌雄、張德銘、鄭余鎮、黃天福和我;中區是費希平、周清玉、許榮淑、許哲男;南區是蘇秋鎮、尤清、林丙丁、林應專」。康寧祥又說:「輔選助講的人員雖是這麼分區規劃,實際上我是不分區輔選」。(康寧祥論述,陳政農編撰,《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二版,允晨文化實業公司出版,2014年1月,頁320)

如果游錫堃真是宜蘭縣黨外陣營,唯一「被推薦人」的省議員候選人,為何協調會後,游錫堃必須靠己力去邀全國「黨外巡迴輔選團」成員來助選?為何游錫堃靠己力邀請全國「黨外巡迴輔選團」,並已經獲得全國黨外龍頭及輔選團團員當事人同意,準備多辦幾場,至少比照1977年林義雄競選省議員往例,在「宜蘭市」與「羅東鎮」,各辦一場有縣外中央民代助講的造勢晚會,卻屢被阻擋?為何宜蘭縣的造勢晚會,直到全國第一場(1981年9月9日在屏東推薦蘇貞昌)辦完(《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二版,頁312)的「45天後」,也就是投票日「前18天」,經黨外龍頭康寧祥立委不惜得罪人、扮黑臉出面力挺,才得以在羅東中正堂室內,匆促舉辦一場?這是1981年縣長、省議員選舉,宜蘭縣黨外的「第一場」!也是宜蘭縣黨外「唯一」的一場大型造勢晚會。

令人費解的是,自9月27日「黨外協調會」至10月26日的「羅東造勢晚會」之間,將近一個月的黃金造勢時間,全台各地黨外大型造勢晚會如雨後春筍密集出現,連獻身台灣民主運動的「萬年國會」終身立委,費希平「那一年的演講大都跟隨黨外巡迴輔選團四處上台」(《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二版,頁320),而宜蘭「黨外龍頭」兼「陳定南競選總幹事」,也是全國「黨外巡迴輔選團」成員的黃煌雄立委,在為「927黨外協調會」上自己唯一推薦的縣長候選人陳定南,舉辦大型造勢晚會方面卻毫無作為?

為何沒有邀請全國「1981年黨外縣市長、省市議員推薦人團」(《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二版,頁313)來宜蘭推薦「縣長候選人陳定南」?其想法與動機,自然而然引起眾多傳統黨外人士的猜測與懷疑。

郭雨新、林義雄領導下的宜蘭縣黨外,是一個有理想、有向心力、有傳統的群體   郭雨新紀念文化基金會提供/張文隆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