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商業周刊》的「牛奶駭人」報導指稱市售6成牛乳可能含有禁藥,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范揚廣今(26)日表示,報導中提到乳品可能含有雌激素、避孕藥、抗憂鬱劑等,但「牛懷孕才能泌乳,用避孕藥幹嘛?」
商周委託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抽驗市售乳品,檢驗結果發現乳品內含有可疑代謝物,質疑代謝物是來自避孕藥等動物用禁藥。不過,經過衛生福利部及農委會的複驗,結果均未檢出藥物殘留。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今天在與乳業協會、乳品工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的記者會上澄清,牛生病時的確會用藥物治療,但是都會遵照獸醫師的指示用藥。他強調,酪農在交給乳品廠生乳時,只要有一戶的牛乳檢驗到抗生素殘留,整車都須染色、倒掉,酪農也需賠償損失,「大家不敢隨便用藥的」。
洪長進說,由於資金、人力及技術的投入門檻高,台灣的酪農戶從過去的1千多戶降到現在的483戶,酪農戶全年無休提供新鮮牛乳,商周的不實報導應該被譴責。
范揚廣則說,商周的報導指稱乳品源頭添加雌激素,但雌激素也可能是乳牛自己分泌的物質,沒有定量,根本無法確認是否是額外添加。至於避孕藥,他說明,乳牛要懷孕才能產乳,不懂商周為何會推測乳品含有避孕藥。另外,他也沒聽過有酪農使用過抗憂鬱劑,「這些藥一般沒聽過有人用」。
范揚廣強調,國內對於鮮乳的檢測十分嚴格,除了農委會例行性的查驗,乳品廠也會對酪農提供的生乳進行檢驗,一年就會驗好幾次。他還說,「食品裡只敢對鮮奶做保證」。
曾任中興大學、東海大學教授的乳業協會理事長施宗雄認為,商周「牛奶駭人」的標題必須下得謹慎一點,「否則會害到很多人」。他表示,學者做實驗監督食安很正確,但做試驗也要謹慎、求事實,否則只會造成社會困擾、民眾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