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9)日三讀《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增加 5天的國定假日。國民黨立委黃健豪表示,他們沒堅持哪個紀念日或節日一定要放假,但他們堅持,2016 年行政院長賴清德砍掉的七天假,要在賴清德總統任內討回來。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通過後,增加 9 月 28 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10 月 25 日台灣光復節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2 月 25 日行憲紀念日、及小年夜為國定假日;而 5 月 1 日勞動節也改為全國放假。

黃健豪表示,從今年初和勞工團體站上街頭、籲「還假於民」,到國民黨多位立委各自提案、說明、協商,歷經多次會議、反覆溝通、整合版本,終於在今天完成三讀。但過程不容易,歷次協商意見紛雜、討論方向失焦,有些人從未提出具體版本,卻把對節日的個人意識形態無限延伸,讓法案遲遲無法聚焦、推動。

黃健豪指出,台灣在去年度的年總工時達 2,030小時,排名世界第五,亞洲排名第二,「過勞之島」名符其實,也是台灣勞動權益的恥辱。勞工要的不是口頭感謝而是實質保障,他們沒堅持哪個紀念日或節日一定要放假,但他們堅持,2016年行政院長賴清德砍掉的七天假,要在賴清德總統任內討回來。

民眾黨立委麥玉珍也表示,他們對這次修法深感欣慰,也帶有一點遺憾。這不只是放假的問題,而是社會公平與尊重勞動的全體呈現,但對於未納入 12 月 18 日的移民日為法定紀念日,他們感到遺憾與惋惜。

麥玉珍說明,12 月 18 日的國際移民日這天,對台灣 200萬新住民及家庭有深厚意義,是尊重多元、擁抱族群融合的象徵,雖然這未能成功,但他們不會停下腳步,未來仍會繼續倡議,增取社會與國會的各大共識,讓台灣法定節日真正反映這塊土地的多元樣貌與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