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兩岸議題,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表示,中國目前對台使用的「武力威脅」和「利益誘惑」,對兩岸的良性互動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成了互相猜忌、敵視的原因;他把解決兩岸的方案寄希望於兩岸的良善人民,並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3國和平互動為例強調,雙方互動的願景,應該以建立兩岸人民深厚友誼為最終目的。
30年前,林義雄在景美獄中,曾將自己對人生相關事物的看法,透過書信的方式告訴女兒林奐均。寫了20多封後,因為提早出獄而中止。3年多前,林義雄接續當時中斷計畫,如今終於完成了心願。圓神出版社將這些書信集結成冊,取名「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將於25日出版。
根據新頭殼取得的部分稿件顯示,林義雄在「中國和台灣」一文裡,詳細論述他對於兩岸議題如何解決的看法。他認為,兩岸漸漸地交往越來越多,本沒有什麼不好,問題出在於中國政府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把雙方的交往作為併吞台灣的手段。
林義雄說,不管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主張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者都可以從歷史和文化上舉出一些理由來支持。但這樣的主張和爭辯,對於兩岸和諧,都沒有太大的好處。事實上,否定了台灣是個國家,任何解決方案都不切實際。
林義雄說,目前,中國所用的方法不外乎是「武力威脅」和「利益誘惑」。前者只是傳統帝國侵凌弱小的伎倆,後者縱使台灣有少數人短期獲利,但事實證明對全體台灣人民以及長期的經濟發展來說,並不見得有利。更可議的是,這種方法蔑視台灣人民的人格,把台灣人民當成是可以「威脅利誘」的賤民,同時也暴露了中國自認為強國、富國的傲慢自大,對中國與台灣的良性互動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成了互相猜忌、敵視的原因。
林義雄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3個國家可以無國界地親善互動為例說,中國和台灣應以此為借鏡,把雙方互動的願景或最終目的,定位於建立兩地人民的深厚友誼,那麼不但進行的過程將較少障礙,成果也必定更加豐碩。
他說,為了培養這樣的感情,就必須鼓勵雙方做對等的交流,使雙方在經濟上有各得其利的貿易和合作,在文化、學術、體育等方面也有各式的交流、觀摩、研究而各自得到啟發或進步。
林義雄說,在這樣的願景下,所有的政策和執行方法也都有了檢驗標準,也就是說,政策和執行方法能夠加強雙方人民感情的就是好的;可能使雙方人民產生猜忌、敵視的就是不好的。
林義雄表示,因了解而增強互信,因互信而努力互助,時日一久,自然互惠互利、水乳交融。達到了這種境界後,如果雙方人民認為合併成一個國家比較好,自然會毫不費力地合成一個國家。即使那時候的雙方人民認為統一或不統一根本無關緊要而不做處理,也不會是什麼壞事。簡單地說,中國和台灣今天要做的是努力培養雙方的情誼,不做這方面的努力,反而急促要把雙方拉在一起的作法來戕害雙方的良性互動,將來很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愚行。
林義雄說,照中國現在這種政策繼續下去,長遠來說,不管有沒有實現統一,雙方都會不斷加深猜忌和敵意,對中國和台灣人民都將造成有形或無形的傷害。所以即使無力阻止它的發展,也必須知道它是錯的,有機會就要指出它的錯誤。
林義雄也提醒,同時要盡可能避免這種不良影響,使自己不致於因它而產生對中國人的敵意和仇視,如果有機會和中國人往來,就要抱著「與人為善」的心情相待。也許只有雙方的善良人民都能做這樣的努力,才能多少減輕一些掌權者錯誤行徑所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