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12年國教系列座談之三

今年為12年國教元年,絕大多數家長都關切改革進度與成果,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而如何讓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目的能夠真正落實呢?新北市教育局林騰蛟局長表示,國中階段如何適性輔導孩子找到發展方向,是其中主要關鍵。

林騰蛟指出,過去家長將重點放在升學進路,關心考試與入學,如今12年國教真正的成功並不在升學,而是在適性揚才,因此適性輔導非常重要,教育部與各縣市政府,已規劃生涯輔導手冊,在國中三年階段讓學生透過老師的輔導,了解自己的性向與興趣,並協助孩子參訪工作職場,提早接觸技職教育,在國三升學時,即可以根據輔導相關資料多方面分析,做適性選擇。

而在國中階段所做的各種性向測驗與輔導,如何協助孩子進入高中之後有明確的方向?台北市南港高工校長江惠真表示,其實每個孩子的個別定向發展差異性必然存在,雖然自己的發展傾向可能不是那麼明確,但性向輔導的確有助孩子快速了解資訊,也更清楚高職端的群科屬性。以今年來看,學生志願與生涯發展手冊的性向更密合,讓孩子早一點認識職場環境,透過更完整的輔導策略的啟發,能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在課程與學制方面,除了高中高職兩軌,其實還有綜合高中,若孩子在選擇時仍有猶疑,綜高可以延緩到高一下再選擇,到高二才作分流。以往都是大人給予的資訊,孩子對未來難以預見整體圖像,現在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選擇起來也會更加安心並全力學習。

國中階段三年做性向測驗與技職發展,能讓孩子真的認識自己的需求嗎?國立台中家商校長林怡慧表示,長期要有系統的,做國中端與高中職端銜接,讓孩子認識自己,再接著更深入作了解,八年級作生涯試探,高中職體驗課程,九年級強調在生涯定向,銜接高中職端,提供適性學區的一些資源,不管是國中端或是高中端,家長應打破過去觀念,瞭解不同學校的差異,參照別人成功經驗,才能作出最佳的選擇。

面對家長與學生想法不同,該如何解決呢?南投中興國中校長李枝桃表示,推動家長老師陪同孩子一起讀三本書:「認識自己」、「愛」、「生活」。家長很難真正了解孩子的志趣,因此學校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就變得很重要,曾經有個個案是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很大,希望能夠進到台中一中就讀,但老師發現了孩子具有設計類群的天分,因此花了非常多心力說服家長,最終感動家長,讓孩子去念台中高工,後來孩子在台中高工就讀時得到全國比賽金牌,繼而在德國比賽也奪下冠軍金牌,在領獎時更特別感謝老師對他的幫助。因此,父母應該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否則一味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強,或是將自己年輕時沒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有時會害了孩子。或許家長可以嚐試靜下心來講出孩子十項優點,試著真正了解孩子,這才是溝通的開始。

而要落實適性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破除對明星高中的迷思追求,近日中和高中在美國地區高中數學聯賽獲得很好的成績,就是翻轉教學很好的例證,優秀成績更獲得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具函邀請入學,也再次證明了念社區高中不一定不好。林騰蛟提到過去明星學校迷思,基北區孩子多以建中、北一女為心目中第一志願,若能改變觀念就近入學,節省舟車往返的勞頓,將一天中一兩個小時節省下來,孩子可以深入多元學習或休息,儲備明天的課業,也是好事,在社區高中,老師努力,孩子想要改變的力量一旦形成,力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社區高中的機會與使命。

江惠真指出,12年國教對固定課程作鬆綁,增加了創意產學合作的空間,讓學用之間的差距縮小,也能有更多的創意發想,而創意與國際、產業接軌,讓孩子可以有自信,不斷力求創新。父母在孩子人生中應扮演成就陪伴的角色,讓他在人生過程中探索,而非強加價值,更要建立每個人都有用的正向觀念,尊重多元發展。

要打破傳統考試至上的教學,12年國教之下的課程規劃就必須力求有「愛與溫度」,台中家商校長林怡慧表示,該校流行服飾科的孩子將作品義賣所得,購書贈送偏鄉國小,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愛的關懷與奉獻,讓孩子在夢想之外也有理想,這就是活化教學的精神。陪伴重要,但傾聽更重要,要花時間看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風景,欣賞的角度都不同。點燃孩子潛在的天賦,才能讓他真正的自由。

李枝桃校長表示此次12年國教很重要的一環是技職再造,而要如何讓家長與孩子相信技職體系的出路,老師在第一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以多一些經驗分享與統整,分享一些學生畢業後在業界成功的經驗,有助於讓學生與家長安心。我們要陪伴孩子,認識孩子的興趣性向,態度決定一切的高度;要真正落實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就不要動輒將孩子跟別人比較,要有耐心的陪伴孩子成長。

針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我們應當更重視孩子的興趣與專長,而非將自己的理想加諸在孩子身上,且台灣的教育體系非常特殊,技職與高中教育體系雙軌並行互通,可說是全球獨步,若孩子在志趣上有進修的需求,並不會因為選擇技職體系而遭到限制。12年國教強調尊重孩子的特殊性,多元智能發展之可能性,只要性向與興趣找對了,認真學習,就能成為社會在等待的人才,成就自己的一片天空。

【本系列座談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舉辦,並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