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為幫民眾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在11月間開辦健康存摺系統上線,個人在過去一年的就醫紀錄,包括門診、住院、用藥、檢查、手術等資訊,都可申請下載,這樣一個新系統,民眾要如何使用、運用?個人健康資訊有無安全疑慮?未來能否延長查詢更長期的就醫資訊?

 由健保署和先驅媒體社會企業共同舉辦的「擁有健康存摺˙健康自主管理」座談會12月16日登場,由資深媒體人王克敬主持,邀請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鄭守夏教授兼所長、消基會謝天仁名譽董事長、健保署蔡魯副署長、衛福部資訊處許明暉處長、健保署資訊組李菱菱前組長與會座談,除了介紹健康存摺之外,也期望結合學界與消費者的意見,更加完善未來的執行與修正方向。

 首先主持人王克敬就代民眾發問,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經驗,就是經常去醫院看病,卻搞不清楚自己看了哪些病、做了哪些檢查或者吃了哪些藥,健保署剛推出了一個健康存摺系統,民眾在家裡只要一指通,上網就可以查到自己的病歷,那究竟什麼叫健康存摺呢?而它的構想源頭,以及它對民眾又有什麼好處呢?

 蔡魯副署長解釋,健康存摺與一般銀行存摺的構想類似,民眾對自己銀行的存款餘額,存多少錢、花多少錢、領多少錢都會去注意,所以健保署就利用全國各醫療服務機構申請健保的資料,以及IC卡上傳的資訊,把每一個人一年內相關的就診資料做彙整,就變成如個人的存摺一樣,其實發想來源便是用存摺觀念去提醒民眾了解自己的健康,進而促進自我管理。

 至於健康存摺的詳細內容有那些?民眾要如何查詢呢?蔡魯說明,民眾只要到健保署網站,利用自然人憑證,就可以提出申請。申請內容則包含一年內到哪家醫院或診所看診、就診日期、就醫時的疾病分類、藥品處方、手術與住院紀錄,最後還可查到就醫時部分負擔的金額。而且國內幾乎所有的醫療院所都納入這個系統,只是在申報的資料上,會有幾天的時間差。

 健康存摺的概念很新穎,那在國外有類似系統嗎?而台灣推行的特色又是什麼?許明暉處長指出,其實很多先進國家都推廣國民帳號的概念,最大的原因是下一代醫療4P Medicine,以這四個P來代表醫療未來的方向。第一個P是Personalized,我們從癌症的治療知道,同樣是肺癌,這個藥可能對這個病人有效,但對那個病人卻沒效,所以期待未來的醫療對每一位國民都是非常個人化、客製化的。

接著會希望醫療能更Predictive,也就是預測,天氣驟降後心肌梗塞就會來,那怎麼不去提醒這些有危險因子的人,出門要注意保暖呢,如此預測後就能Preventive-預防。最後,也是國民健康存摺最重要的-Participatory,社會愈來愈高齡化,所以每一民眾必須要對自己的健康照顧參與更多,國民健康存摺是個很好的起步。

許明暉接著舉澳洲的例子,因為它們有一個全世界公認做得很好的PCEHR (Personally Controll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很多國家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不同於他們,加入了PC,強調這個帳戶不應給任何公權力或團體去介入操弄,是由人民來決定要不要有這個帳戶,由人民來決定帳戶的用途。因此澳洲除了把健康資訊整合外,又把PCEHR併入myGov(my government),讓稅務等所有政府的公共服務,以單一帳戶來服務國民,這些都是可能學習的對象。

 他也建議還有幾個重要資料應納入健保署紀錄中,一個是小朋友出生打第一針預防接種,直到進入小學,其實預防接種有很好的紀錄在疾病管制署,應將這些紀錄合併到國民健康存摺去。另外,所有國民的癌症篩檢資料及老人體檢資料都在國民健康署中,他期待未來能把這些健康資料,通通整理到單一帳戶提供給民眾使用。

 由於健康存摺才開辦月餘,鄭守夏所長認為還無法評估效果如何,但他肯定把原本健保署管理的資料,在一定的把關下,重新整理並提供給民眾,是非常高CP值的活動。他倒認為,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民眾要不要去用?因為如果把這些資訊當成基本資料,民眾沒有需求就不會去用的話,那實在太可惜。像是卡車司機們喜歡嚼檳榔,跟他說嚼檳榔會得口腔癌,每一個司機都說知道但還是不會改的,現在建立了這個資料庫,下一步可能是要想辦法讓民眾多使用。

 事實上,誰最需要這些資訊呢?鄭守夏認為就是需要做疾病管理的人,例如年齡較大、有多重慢性病、吃不同的藥、甚至看不同科醫師、醫院診所跑來跑去的人,偏偏這些人可能不大有能力或意願去下載資料,因此要鼓勵讓家裡面的其他親屬來幫忙進行疾病管理,才能提高存摺的使用率。例如一個老人家本來住在高雄,今天改住台北二兒子家,身上只帶一包藥也不知道之前的情況,如果可以下載最近幾個月的就醫資料,有無換藥或又多了什麼診斷的情況下,家人要照顧這位老人家才能更加的方便。

 不過健康存摺固然好用,但屬於個人就醫的隱密資訊有無資安疑慮?謝天仁名譽董事長呼籲健保署要特別注意管理,並創造更多消費者使用動力。李菱菱前組長回應,因需要有自然人憑證, 目前只能提供資料給申請人本人;而今天申請要等到隔天八點後才能看到,是因為要先加密後才能再讓申請人看到;最後資料產生後會有七天時間可以閱讀,若這七天都沒用上,申請人就必須再重新申請,這些都是屬於資安措施。

 對於健康存摺未來有無商業價值?下一步可以怎麼進化?鄭守夏認為,光有資料,民眾可能沒興趣或不會使用,是否可研究建議最新處方或評比優良醫療院所呢?對此,健保署態度比較謹慎,認為個資法規定若是使用於原始目的是沒問題的,但健保署無法幫民眾做任何決定,只能把資料提供給民眾,讓民眾自行選擇跟任何一個服務者合作。至於謝天仁認為只提供一年資料太少,蔡魯回應,在資料庫可負荷範圍內,會再研究是否有拉長提供年數的可能性,而且健康狀態一直是動態進行的,也要再評估提供的項目。

 最後與會人士除呼籲民眾多認識健康存摺新系統外,也認為健保要永續經營,真正的辦法就是要讓民眾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不然只是提供很方便能看病拿藥的醫療系統,健保負擔太重了,因此民眾還需要慢慢培養定期自主管理的觀念。而未來健保署也會思考加進更多及有用的資料,豐富健康存摺的使用價值。

【本欄係與健保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