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參政權引發爭議,前政務委員張景森今(27)日以「台灣式政治悲劇」形容說,全台灣的陸配大概心裡都會很不安,難道在民進黨眼中,自己一直被視為「外國人」?不只所有陸配會覺得被羞辱、被排斥,他們家屬可能也會很不滿!而台灣社會中很大一部分 1949 年以後來台、家世背景來自大陸的人,也會在心底產生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在民進黨心目中,我們會不會也是被當作外國人?
張景森以「國安問題變國籍問題,國籍又變成身分政治的撕裂,國家更不安全了」為文在臉說發文說,台灣社會其實對一件事「很有共識」:來自中國大陸的陸配,如果要在台灣參選、擔任公職,應該接受比一般外國人更嚴謹的安全忠誠審查。不管藍綠,隨便問一百個人,大概有九十九個人會點頭。所以這本來是國安問題,可以是大家好好坐下來,談制度設計的起點。
現正最夯:香港宏福苑住宅5級大火已知44死! 工程公司負責人涉「誤殺」3人被捕
張景森說,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更嚴格」,那就應該老老實實,把這些比一般外國人更高的標準,寫進「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裡面,而不是在國籍法裡面含糊帶過。
張景森說,你要要求他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就必須寫在兩岸條例裡面,當然還可以再加上幾項具體合理的條件,例如:
• 在台灣設籍多久?
• 是否有長期居留與生活紀錄?
• 是否曾參加過共產黨或者他的附隨組織?是否曾經接受敵對政權資助,或扮演組織性統戰角色?
• 過去的言行是否足以顯示他真正熱愛的是台灣,而不是中國共產黨?
張景森說,這些都可以被討論、被審查、被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實質條件」,而且只有回到這種實質條件,才能真正處理國安風險。照理說,這樣的討論,在台灣社會上應該不會遇到太大阻力。
張景森說,但現在發生的事情卻完全相反。大家不是認真討論「什麼樣的陸配不能參政」、不是去強化實質安全忠誠審查,而是突然換軌到「國籍法」,先把陸配當成「一般外國人」,再用「有沒有放棄原國籍」這個形式條件,來決定能不能擔任公職。
全站首選:黃國昌欲拜會麻生太郎、野田佳彥等親台派全遭婉拒 知情人士曝原因
張景森說,問題是:難道「放棄原國籍」就完全等於「對台灣忠誠」嗎?這樣的審查會不會太粗糙了?所以在國籍法處理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國安問題。反而引起了身分認定的爭議!
張景森說,因為這裡面被偷偷塞進一個高度爭議的認定:大陸人士就是外國人。這個認定對某些台派來說,也許很振奮。但也別忘了,台灣社會裡有多少人,會因此感到刺耳、懷疑、難過。全台灣的陸配大概心裡都會很不安,難道在民進黨眼中,自己一直被視為「外國人」?不只所有陸配會覺得被羞辱、被排斥,他們家屬可能也會很不滿!而台灣社會中很大一部分 1949 年以後來台、家世背景來自大陸的人,也會在心底產生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在民進黨心目中,我們會不會也是被當作外國人?
張景森說,於是,本來可以聚焦在「怎麼更安全」的制度討論,被刻意帶向「大陸人士是不是外國人」這種認同之爭。這不是在解決「大陸人士入籍後參政,忠誠要如何考核」的問題,而是把整個爭點硬生生轉移到:「大陸人算不算外國人」。這就是典型的台灣式政治悲劇。
張景森說,一個原本容易有共識的國家安全與忠誠問題,被草草處理。真正沒有共識、最容易撕裂台灣社會的「身分標籤」問題,又被拿出來猛打。結果就是:各自歸隊,繼續在身分政治上纏鬥,把實質的國安問題丟到一邊。
張景森認為,我們應該允許這個社會存在某種「有彈性的共識」:有些人把大陸人士視為「特殊的本國人」,有些人把他們視為「特殊的外國人」。但不管是哪一種看法,重點都在那個共同的看法:「特殊」——來自敵對地區的人民,入籍與參政要特別小心審查,要有特別的安全與忠誠審查,不能使用一般外國人的規定。而不是強迫大家在「本國人/外國人」的身分標籤上表態,繼續用一個符號來撕裂台灣。這樣撕裂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反而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