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強調,中配若要在台參政,必須先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強調國籍法已明確規定擔任公職不能擁有雙重國籍。然而,此舉卻遭國民黨批評違法違憲,甚至還打算修法讓中配參政不適用國籍法之規定,相關爭議持續延燒。對此,中研院歐美所助理研究員邵允鍾今(26)日表示,在我國法律框架下,中國籍人士本來就是「特殊的外國人」,不應該將運用一般外國人的國籍法運用在中國籍人士上,這樣不但拆解兩岸關係條例法律虛構,反而還平白送藍白選票。
邵允鍾表示,在他這個世代的台大法律系學生很多人都接受了許宗力老師、黃昭元老師等人提出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理論。根據這個他至今依然認同的憲法詮釋,「大陸地區人民」之所以需要用法律特別加以規範,就是因為他們是特殊的外國人(如果「大陸地區人民」是一般外國人的話,就不需要另外制定特別法了)。而這些法律當中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現正最夯:「館長」開口引紅錢助民眾黨選舉? 鍾佳濱怒斥:注意自己的言行
他指出,對於台派來說,我國憲法至今仍然保留「自由地區」、「大陸地區」、「國家統一前」等文句當然令人遺憾,而且我國法律用「大陸地區戶籍」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也是荒謬的法律虛構(legal fiction)。「但在台灣各族群的國家認同有重大分歧的現況下,這其實是一個有利於強化台灣共同體的法律虛構。」
邵允鍾認為,正是因為兩岸關係條例用「大陸地區戶籍」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所以我們台派可以合法合理、心安理得地把「大陸地區人民」定位為特殊的外國人。在此同時,也正是因為兩岸關係條例用「大陸地區戶籍」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所以中華民國派可以合法合理、心安理得地把「大陸地區人民」定位為特殊的本國人。
他批評,賴政府今天硬要對「大陸地區人民」套用國籍概念,把特殊的外國人當成普通的外國人來對待,拆解兩岸關係條例的法律虛構,這或許有助於鞏固台派基本盤,但對於吸引中華民國派的選票而言是完全沒有幫助的,只是平白把這些選票送給藍白而已。「然後還送一個把柄給藍白,讓他們可以合理主張賴政府違反兩岸關係條例、賴政府違法」。
當前熱搜:賴清德宣布推出1.25兆國防特別預算「對付中國威脅」!AIT發聲了
邵允鍾認為,台派當前關心的重點不應該是大陸地區人民適不適用國籍法。中配六改四才是實質且關鍵的公共議題。而辯論的焦點應該是:既然大陸地區人民是特殊的外國人,我們真的要讓中配取得台灣戶籍(=外國人取得台灣國籍)的等待時間再縮短嗎?
他表示,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這件事當然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台派不是只有選贏的時候才愛民主。「我們如果對此有疑慮,就必須全力進行政治說服,只有當多數台灣公民在這個議題上站在我們這邊,立院多數才會感受到真實的選票壓力。」
「說實在,如果把問題的層次再升高一級,賴政府在中華民國這一題的操作我也是有點看不懂。」邵允鍾表示,一方面,賴政府擁抱中華民國的力度之大,甚至讓一些台派國際法學者憂心,如此全面擁抱中華民國史觀,很可能損害台灣在國際法上本來就已經很艱困的台灣國家地位法律論述。另一方面,賴政府卻又堅持對「大陸地區人民」套用國籍概念,傷害那些認同台灣這塊土地、不願意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的中華民國派的國族情感。「這難道不是一種精神分裂嗎?」
邵允鍾表示,只要有助於台灣各族群彼此接納互相包容,他願意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接受「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字,也願意理解中華民國派與他個人不同,他們會把「大陸地區人民」定位為特殊的本國人。
他表示,賴政府應該更有智慧地去運用兩岸關係條例以及相關法律就此所創造出來的法律模糊空間,讓這個模糊空間可以包容台灣這塊土地上不同的國族想像,讓這個模糊空間成為催生一個更海納百川的台灣認同的助力而非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