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昨日宣布,未來八年將投入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兆元)強化台灣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引發藍營質疑應先「催美國軍購到貨」。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7)日表示,21 世紀的強權崛起並不代表會維持國際和平,相反地,近年許多衝突與戰爭皆由強權引起。面對破壞秩序的國家,台灣與民主同盟都清楚:堅實國防才是真正能嚇阻侵略的力量。

鍾佳濱指出,俄烏戰爭讓歐洲盟國與北約深刻體會,國防安全不能依賴他人,「每一個國家都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因此,不論是美國、日本、韓國或歐洲,多國都同步擴大軍備、自主強化防衛,而賴總統的國防特別預算也獲得民主同盟正面肯定。

現正最夯:黃國昌欲拜會麻生太郎、野田佳彥等親台派全遭婉拒 知情人士曝原因 

他以台灣民眾最熟悉的「防颱準備」比喻國防建設:「颱風警報發布時,我們不確定是不是會登陸,但全民一定會做好準備。沒有人會說『你不能做防颱準備』。颱風是否來襲不是我們能決定,但如果不做準備,颱風一旦來了,損失就極其慘重。」

鍾佳濱強調,國防與颱風最大不同在於,有效提升戰備,有可能改變侵略者野心,甚至避免戰爭爆發。「既然我們願意投資防颱準備,那面對可能造成更大破壞的戰爭,我們更應該投資國防。」

面對藍營主張「先催美方交貨」,鍾佳濱直言,批評者忽略了國防特別預算的真正目的,不是大買軍艦與戰機,而是要在 8 年內打造台灣自主可量產的不對稱戰力生態系。

現正最夯:香港宏福苑住宅5級大火已知44死! 工程公司負責人涉「誤殺」3人被捕

他指出,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完全自產所有軍備,連美國也必須向其他技術領先國採購部分裝備。「因此向先進國家買武器,是正常國際現實。」但此次 1.25 兆國防投資的核心,不是大型傳統武器,而是符合台灣科技能力、能大量生產、成本較低、戰場消耗效率高的不對稱系統。

鍾佳濱說,俄烏戰爭已證明:「不對稱戰力不是最尖端科技,而是能以低成本、大數量有效消耗侵略者軍力的無人機與載具。這正是台灣最能發揮的領域。」他強調,台灣科技產業具備研發與製造優勢,這些短小、輕薄、可快速量產的系統,正符合未來台海作戰需求,也是美方最期待由台灣建立的「非紅供應鏈(Non-PRC Supply Chain)」。

鍾佳濱表示,美國並不希望台灣所有軍備都向美國採購,相反地,美國希望台灣能在無人機等不對稱戰力領域建立自主供應能力,成為民主陣營的供應支柱。他最後總結,「不是凡是武器都要跟美國買。能自己生產的,美國也希望我們自己做。未來八年,就是要用這筆特別預算,讓台灣建立屬於自己的不對稱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