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11月7日的日本國會答詢中,重申「台灣有事」立場,暗示不排除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引起北京當局不滿,也讓中日陷入緊繃狀態。於是近期解放軍及海警局接連的動作,引發關注。

一、11月11日,055型(Renhai-class)飛彈驅逐艦「鞍山號(舷號103)」054A型(Jiangkai Ⅱ)飛彈護衛艦「臨沂號(舷號547)」及903型(Fuchi class)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號(舷號902)」,3艦分2批次,經大隅海峽進入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
二、11月16日上午10:14至10:30,中國海警局舷號1307等四艘配備艦砲武裝的海警船進入釣魚台南小島周邊日本主張領海,短暫停留後離開。
三、11月17日00:00至19日24:00,在黃海中部進行實彈射擊,禁航區由五個座標點連線構成(34°08′00″N 120°18′00″E;34°08′00″N 120°27′00″E;34°04′00″N 120°31′00″E;33°58′00″N 120°31′00″E;33°55′00″N 120°26′12″E等5點連線區域),大致位於中國東部沿海(浙江南部近海至福建北部近海一帶)。

現正最夯:美駐日大使諷薛劍「像沒訓練好的狗」謝長廷:諷刺貼切但恐冒犯狗

台灣方面對第2、3項做出強烈表態:總統府發言人稱黃海軍演是「基於政治目的對日本的複合式威脅」,總統賴清德17日批評中國海警進入釣魚台領海「嚴重衝擊印太和平穩定」,呼籲中國「不要成為區域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若純就軍事與地緣戰略層面的事實進行嚴重性排序,合理的順序應為:第一項(055編隊經大隅海峽入太平洋) > 第三項(黃海實彈射擊) > 第二項(海警短暫進入釣魚台領海)。

理由逐一說明

第一項最值得關注的原因
055型萬噸驅逐艦「鞍山號」是目前解放軍最先進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滿載排水量約13,000噸,搭載112單元垂發,可發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鷹擊-18A反艦飛彈與紅旗-9B防空飛彈。此次搭配054A護衛艦與903型補給艦,組成典型遠洋作戰編隊,經由大隅海峽(日本九州與種子島間)進入太平洋,意味著:
※ 突破第一島鏈的實兵實裝演練已常態化。
※ 具備在關島以西、菲律賓海執行任務的持續作戰能力。
※ 對美日來說,這才是真正「改變現狀」的行動,因為055的火力投射能力已可直接威脅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航艦打擊群與基地。
過去五年,055型艦進入太平洋次數逐年增加(2021年1次、2022年2次、2023年3次、2024年已4次),2025年若繼續加速,代表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成熟度已達臨界點。這才是結構性、長期性的威脅。

第三項(黃海實彈射擊)為何只排第二
此次黃海軍演的禁航區位置,其實在連雲港東南約123公里,最遠一點與陸岸的最近距離大約10公里。與2024年10月、2025年3月、2025年7月的演訓區域比較並無「凸出」、「特別」之處,可說是屬於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的「家門口」常態訓練場。射擊項目多半為艦砲、火箭深彈、反潛魚雷等傳統科目,極少涉及長程導彈。這類黃海軍演從2016年以來已進行超過25次,多屬年度訓練計畫內項目,政治訊號有限。
從地理位置看,該區域距離日本最近的對馬島約800公里,距離橫須賀美軍基地更超過1,700公里。若中國欲以可覆蓋日本全境的中程彈道飛彈(射程1,500-3,000公里級,如東風-21D、東風-26)威脅日本,自安徽黃山火箭軍基地起算,合適試射場應為內蒙古走廊靶場或南海西沙永興島靶場。這種政治威脅訊號才更強。

全站首選:民進黨恐面臨政治風暴!「公投綁大選」民調:5成8贊成碾壓2成8反對

第二項(海警進入釣魚台領海)嚴重性最低
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周邊日本主張領海,從2012年9月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已發生超過450次,2024年單年就達148天、2025年迄今已超過130天。四艘編組、短暫停留、未靠近主島12海里等模式,與過去十年常態完全一致。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應對程序也已制度化(廣播警告、尾隨監視、事後抗議),未出現武力對峙或擦槍走火。相較之下,2020年6月曾有海警船連續停留領海內超過100小時、2022年5月俄中海警聯合編隊進入等,才是真正升級的案例。2025年11月16日這次,完全在既定框架內。

官方反應的「錯位」現象

總統府與總統本人對第二、三項事件做出「高度威脅」「嚴重衝擊印太和平」的定性,卻對真正具戰略意義的第一項(055編隊突破第一島鏈)隻字未提,形成明顯的落差。

這種「挑菜挑軟的吃」的回應模式,其實有跡可循:
※ 黃海軍演與釣魚台海警巡航,容易用「中國威脅論」包裝,且可直接連結到日本,形成「台日共同面對中國」的政治敘事。
※ 055編隊進入太平洋,台灣本島並不位於其必經航線,也難以直接主張「威脅到台灣」,政治操作空間小。

但從國防專業角度,這種選擇性回應確實容易被質疑為「政治膝反射」。國軍情監偵系統不可能不知道055編隊的動向,參謀本部、國防部情報次長室、海軍司令部與空軍作戰司令部每日均有完整航跡分析與威脅評估,卻未見任何官方發布或專業簡報,反而由總統府率先針對兩件「常規事件」放話。國防部不是擺飾,專業官員每日追蹤的衛星影像、P-8A反潛機航跡、雷神系統數據與盟邦情報共享,不是用來給政治發言人「即興發揮」的。發言前若不先徵詢國防部意見,事後淪為軍事笑話事小,長期損害的卻是國軍專業形象與社會信任。

更甚者,部分退役將領與政治學者在媒體上跟風附和,動輒稱黃海軍演「非同小可」「高度政治意涵」,卻連渤海灣上個月同樣規模的火箭軍實彈射擊視而不見;或把釣魚台四艘海警船說成「艦隊入侵」,卻不知日本海上保安廳已將此列為「例行公事」。這些「不懂裝懂」的評論,不僅讓人笑掉大牙,更混淆公眾視聽,削弱真正需要關注的戰略議題。

真正的威脅不在口頭威嚇 而在能力累積

若要客觀排出這三件事件的嚴重性:
1.055型編隊常態化突破第一島鏈(結構性威脅)
2.黃海例行性實彈射擊(常規訓練)
3.海警例行進入釣魚台領海(執法常態)

官方卻把2、3項放大到「嚴重威脅印太穩定」,卻對1項沉默,顯示回應框架仍停留在「方便的政治敘事」而非「實際的戰略威脅」。這種錯位長期下來,不僅難以說服專業軍事觀察者,也可能讓真正需要關注的結構性變化被掩蓋。真正的國防警覺,應該放在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持續成長,而不是每次黃海打靶、釣魚台巡航就條件反射式跳出來喊「麻煩製造者」。後者只是表面噪音,前者才是改變西太平洋力量平衡的靜默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