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日連續發布兩道行政命令,大幅縮減原先強調「全覆蓋、零豁免」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政策,包括牛肉、咖啡、水果、堅果與多種香料等逾百項食品全面免稅,被視為川普任期以來最明顯的政策轉彎之一,也凸顯共和黨政府在民怨生活成本壓力下被迫調整路線。
川普政府在春季宣布對等關稅時曾強調「不會有豁免」,但政策近期快速鬆動。8月對全球多數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後,政府陸續排除美國不生產或供應不足的商品。本週更接連宣布兩波重大變動,第一波(週四)僅針對阿根廷、厄瓜多、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在完成貿易框架後可獲得部分食品免稅;第二波(週五)則直接將豁免擴及所有國家,不再與談判進度綁在一起。根據行政命令,所有豁免自 11月13日凌晨12時01分起追溯生效。
現正最夯:中國揚言追捕沈伯洋 INTERPOL:紅色通緝不得涉政治
本次豁免名單最大亮點,是美國國內大量生產的牛肉,近月牛肉價格屢創新高,成為民眾最強烈的生活壓力來源。《華爾街日報》指出,此次政策急轉彎顯然是白宮企圖回應民生焦慮,也是共和黨在地方選舉受挫後的政治修補。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表示,這項調整符合川普更廣泛的貿易戰略,目的在於替「關鍵商品與產業」調整關稅架構。他說:「總統先前已多次暗示要取消部分關稅,現在正是落實的時候。」
然而,川普過去一再宣稱「是外國公司支付關稅」,民主黨則認為這項政策退縮等同承認關稅正在推高美國物價,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副主席魏登(Ron Wyden)批評:「經過數月的謊言後,川普終於承認他的關稅迫使美國人為日常食品支付更多費用,加劇負擔能力危機。」
當前熱搜:《經濟學人》點出4大失衡「台灣病」 央行5點澄清駁斥
共和黨內近期因「生活成本」議題陷入激辯,地方選舉結果顯示,民主黨以「可負擔的生活成本」成功說服選民,也讓共和黨陣營全面緊繃,川普近週提出包括將關稅收入以支票方式返還民眾(每人可領2000美元)、以及可能針對肉品加工業者啟動反壟斷調查等方案,但行政命令仍是最快、最不需國會協調的手段。
儘管對等關稅正面臨最高法院審視,川普政府仍可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持續施加產業關稅,政策操作空間依舊充足,而川普政府此次急轉彎,反映民生壓力已迫使白宮調整核心貿易政策,然而豁免清單是否真能壓低食品價格仍有待觀察,民主黨強調,問題的根源不是調降幾項關稅,而是川普原本的關稅政策「本來就抬高了物價」。
因此可預見,隨著2025年美國政治氣氛緊繃,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將更頻繁受到選票與民意直接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