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喊停補充保費調整,引發外界揣測是否政策急轉彎。行政院政委陳時中今(8)天回應,採「年度總所得結算」並非新構想,而是早期就曾被提出的方向,只是「2萬元起徵」的門檻過低,導致小資族也得額外負擔。他呼籲,未來調整不應沿用舊標準,應提高起徵額度,並交由社會及專家學者評估合理界線。
陳時中今日出席研討會受訪時補充,「總所得基礎」並非新設計,而是先前研議補充保費制度时就有的方向,希望由「資本利得較高者」一同負擔,反映「多賺多付」的原則。
全站首選:德媒:西方情治單位示警 中國期盼美期中選舉後動盪趁機侵台
他解釋,「補充保費」本意是彌補醫療財務落差,讓非薪資所得高的人一同分擔,而非讓中低收入者被迫繳更多。他認為,當前起徵金額設定錯置,使制度破了「量能付費」的精神,建議若改為年度合併計算,須重新調整數字才符合理性,並透過公眾討論後再行確定。
外界質疑政策「轉彎」並非事實,陳時中澄清,衛福部長石崇良只是受訪時說明方向,並非正式定案,所引用的「2萬元」也只是因為過去就是2萬元。他強調,制度若改採「年度合併」應重新定義起徵條件,且必須維持「高收入者多負擔」的精神,否則改革失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