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最新《未來三十年造艦計劃》(The Annual Long-Range Plan for Construction of Naval Vessels for Fiscal Year 2025)顯示,為彌補有人艦艇數量不足,美軍將大舉押寶無人系統,目標2030年代艦隊達500艘,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為無人水面與水下載具。北京大學海洋戰略專家、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在中國軍事月刊《現代艦船》11月號撰文指出,美軍已視無人系統與水下優勢為「救命稻草」,但受限製造業瓶頸,多數計劃仍停留在「PPT」階段。2025年造艦預算估計1.075兆美元,較海軍預估高出46%,大型無人水面艦(LUSV)原型測試更延至2029年後。
無人艦船發展可能緩慢,不過美軍無人機群已在西太平洋完成常態部署。RQ-4「全球鷹」高空長程偵察、MQ-4C「海神」廣域海面監控、MQ-9「死神」戰術打擊,三者形成分層協同情報網。2025年4月起,MQ-4C頻繁現蹤台海與南海,滯空時間長達30小時;MQ-9更提供24小時熱點監控,偵察架次占美對華空中行動三成。美軍並將MQ-4C無限期部署沖繩嘉手納基地,RQ-4則輪調新加坡樟宜與日本三澤,顯見情報搜集力度升級。
現正最夯:普發一萬本周線上登記!「身分證字號分流、領取時間、未成年怎麼領」一次看
文章強調,美軍平台增長乏力,受對手軍事現代化壓力,轉向「有人平台不足、用無人系統補充」及「水面空中不足、用水下優勢彌補」兩大思路。胡波警告,無人系統雖補足有人平台缺口,卻也提高誤判風險。2016年南海無人潛航器事件若重演,自主武器「失控」恐引發意外衝突。美軍2021年《無人作戰框架》已提出「有人-無人混合部隊」願景,2025年更加速MQ-8C無人直升機與MQ-25A無人加油機整合,未來無人艦艇將搭載導彈,具分散火力與遠程打擊能力。胡波分析,對台海與南海局勢而言,無疑加劇區域緊張,提醒中國需及早布局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