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這場會議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更暴露中共嚴重的權力清洗與軍事領導層的動盪。根據官方公報,全會出席中央委員僅168人、候補委員147人,較二十大時減少37名中央委員與20名候補委員,合計近60人缺席,缺席率約 15.32%,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紀錄。 其中,9名上將遭開除黨籍與軍籍,包括何衛東、苗華等習近平親信,凸顯軍中反腐運動的深度與廣度。中央軍委原7人(主席習近平、副主席張又俠、何衛東,委員李尚福、劉振立、苗華、張升民);其中何衛東(副主席兼委員)、李尚福、苗華三人因案被撤黨籍,實剩4人(主席1、副主席1、委員1)。10月23日全會閉幕當日,張升民由委員晉升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接替何衛東,形成『一正二副』(主席習近平,副主席張又俠、張升民)格局,劉振立仍為委員。張升民,1958年生、火箭軍上將出身,被視為過渡性人物,因其年事已高(67歲),與習近平同為陝西籍,雖於四中全會閉幕日緊急晉升副主席,但未入政治局,難以填補權力真空。
國安局局長蔡明彥10月29日在立法院表示,國安局密切掌握中共軍政情勢動態,研判習近平對年輕將領信任不足,軍中可能出現「爭功績的冒進作為」。事實上,「爭功績的冒進作為」指軍中將領在領導真空期,為爭取上級青睞、鞏固派系或個人地位,而採取高風險、高調的軍事行動,忽略戰略謹慎,易引發誤判與衝突升級。歷史上,中共軍方內鬥常以軍事冒進形式外溢,如文革時期林彪集團的邊境衝突。當前,四中全會後的軍委「一正二副」格局雖穩定局面,但委員層級仍缺3席未補,習近平需防範年輕將領「搶功」以圖晉升。
現正最夯:普發一萬本周線上登記!「身分證字號分流、領取時間、未成年怎麼領」一次看
筆者擬以2025年「海峽雷霆-2025A」多向抵近台島聯合演訓及近日轟-6K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模擬對抗訓練為例,論證這些行動表面為「戰備巡航」,實則反映軍中將領在權力真空下的冒進動機,可能加劇台海緊張,影響區域穩定。
「海峽雷霆-2025A」演訓:封鎖模擬中的派系競爭與風險放大

2025年4月1日至2日,中共東部戰區突襲式發動「海峽雷霆-2025A」聯合演訓,表面由戰區統籌,實則無司令級主導、軍委直達、代理執行,成為軍中權力真空的典型病理樣本。當時還掛名東部戰區司令的林向陽,在3月14日《反分裂國家法》座談會「最後」公開亮相後即消失在指揮舞台。演訓首日官方新聞稿僅由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發布,無任何將級軍官署名或露面;軍演代號次日「後補」。根據部份傳述,軍演指令直接來自中央軍委聯參部,繞過戰區司令層級,直達陸海空火箭軍各作戰單位。根本就是軍委強行壓縮政治任務,在東部戰區「群龍無首」時硬推的一場秀。
演習中傳出不少「失序」狀況,包括遠火實彈射擊後勤彈藥調度延誤,部分火箭炮竟是「空包」;演習中傳出海警編隊在解放軍海軍艦機協同支援下,「最近距台直線距離不到20海里」,模擬「扣押」商船,卻有GPS定位偏差達3海里,與海軍頻率不通,出現5分鐘「隔離空窗」等問題;空軍編隊夜間滯空不足,傳有轟-6K戰機因引擎故障空中洩油緊急返航。事後有消息稱,由於「繞過戰區司令層級」,分別由中將、副職層級的戰區陸軍司令、海軍司令、空軍參謀長「各自主政」,導致「拼裝式冒進」,彼此爭功,致協調失序。
現正最夯:于朦朧案延燒2個月!全球退黨中心「為他辦理三退」成特例
由於各副職爭相搶功表忠,反而凸顯缺乏統籌,形成結構性真空下的「群體非理性」。這些搶著「上位」的副職層級司令、參謀長,個個挖空心思比誰更狠、誰更靠近台灣。這就是蔡明彥所言「爭功績的冒進作為」,精確指向此類無人負責、卻人人想表功的系統性風險放大亂象。類似「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1969)擔任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的林彪,以不顧外交後果、過度自信、急於立功的「個人冒進」軍事決策風格,導致中俄、中印、中蒙多場邊境衝突升溫。
轟-6K模擬對抗訓練:空中冒進的技術展示與政治算計

10月下旬,東部戰區空軍多支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多架轟-6K赴台島周邊海空域展開模擬對抗,與四中全會銜接緊密。央視曝光畫面:轟-6K掛載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航艦殺手),在預警機、干擾機、加油機策應下,梯次出動數十架次,實施區域奪權、空中截擊。訓練科目包括重點區域預警、空中封鎖、精確打擊,轟-6K從東南沿海機場起飛,經巴士海峽奔襲,模擬對台灣港口與東部基地發射多枚導彈。轟-6K是中共空軍戰略轉型標誌:最大航程9000公里、作戰半徑3500公里,可掛載6枚長劍-10巡航導彈或鷹擊-21(射程2000公里),覆蓋台灣全域。此次罕見攜「航艦殺手」,意在威懾美航艦群,壓制台防空系統。影片顯示,轟-6K低空掠海,與海上艦船、地空導彈協同,奪取制空權。東部戰區稱「捍衛主權,維護和平」。
不過,此訓練同樣體現「爭功績的冒進」。四中全會後,空軍副司令員昌國斌(張又俠舊部)面臨派系壓力,需借訓練「刷存在感」。昌國斌1961年生,火箭軍轉空軍,與張升民同系,在軍委空缺期,為爭取更高晉升,高調曝光技術細節:鷹擊-21首次公開掛載,射程達2000公里,可防區外打擊美「雷根號」航艦。然而,冒進顯露:忽略美日衛星監測,穿越宮古海峽,逼近日本空域,遭日自衛隊攔截;X平台影片顯示,殲-10護航時,出現編隊散亂,暴露夜間滯空不足。年輕空軍將領為表態忠誠,冒進展示,不但自曝缺失,也增加軍事誤判機率,反成隱患。
權力真空下的軍事冒進與兩岸啟示

「海峽雷霆-2025A」與轟-6K訓練,表面強化戰備,實為軍中將領在四中全會真空下的「爭功績」表現。習近平對年輕將領不信任,導致張升民等過渡人物難穩大局,將領為晉升,高風險行動頻仍:封鎖能源、空中封鎖,看似耀武揚威,實則易招誤判。歷史教訓如1958年金門炮戰、林彪冒進致邊緣衝突;今時,共軍軍中內鬥外化,台海不確定風險陡升,需警惕「灰色」升級。習近平若不能重建軍系穩定,則冒進將難以止息,台海和平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