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3)日發布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疫調報告,指出台中市一處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經追查發現此為單一案例場,且感染源頭極可能來自未經妥善蒸煮的廚餘,並無證據顯示疫情已向外擴散。農業部強調,相關關聯場的監測結果均為陰性,但廚餘處理不當已成當前防疫最大隱憂。
農業部表示,針對台中市這起非洲豬瘟案例,中央疫調小組的結論顯示,到目前為止的資訊,疫情僅發生在台中的案例場。根據流行病學分析,已排除人員、車輛、外來豬隻等傳染源引入,推論病毒可能來自於未落實蒸煮的廚餘。自10月22日起,農業部已針對台中市相關聯的養豬場及全國各地的養豬場、化製場、肉品市場、屠宰場進行查訪與檢驗,並未發現其他染病案例或環境陽性結果,環境陽性結果僅限於案例場。
全站首選:于朦朧案延燒2個月!全球退黨中心「為他辦理三退」成特例
農業部說明,本次調查相關人員的動向,案例場的2名人員皆無出國史。案例場特約獸醫紀獸醫師並未進入案例場。針對王姓人員,農業部多次致電均未獲回覆,畜主則表示王姓人員未曾進場。台中市動保處的2位公務獸醫師祁獸醫師及賴獸醫師於10月14日、10月20日進入案例場進行疾病鑑定,但於10月14日後才進場。這些資訊排除相關人員攜帶病毒的可能性。
在豬隻來源方面,農業部調查發現,案例場曾分別從A養豬場與B養豬場購入仔豬。8月份從A養豬場購入70頭仔豬,9月30日從B養豬場購入66頭仔豬,這些豬隻皆由載運車輛送達。農業部指出,這兩個豬場均已進行豬隻血液採樣,結果均呈陰性,因此排除豬隻來源攜帶病毒的可能性。
然而,廚餘來源的調查卻揭示了疫情的關鍵線索。農業部表示,梧棲清潔隊的廚餘被違規流用給未經許可的C養豬場,而案例場的廚餘也曾違規分讓給C養豬場。值得注意的是,C養豬場飼養規模超過1000頭豬隻,多以廚餘餵養。這顯示廚餘的源頭管理及分讓機制存在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案例場的廚餘載運車經檢測結果呈現陽性。農業部強調,廚餘是風險最高的可能感染源。
當前熱搜:普發一萬本周線上登記!「身分證字號分流、領取時間、未成年怎麼領」一次看
進一步分析案例場豬隻死亡情況,農業部發現,餵食廚餘的肉豬死亡率高達39.3%(242隻豬中有95隻死亡),而餵食非廚餘飼料(仔豬加種公母豬)的豬隻死亡率僅為2.5%(80隻豬中有2隻死亡)。這項數據清晰顯示,吃廚餘的肉豬死亡率是吃飼料豬隻的15.7倍。這些調查結果均指向廚餘是病毒最可能的來源。
農業部進行的廚餘落實蒸煮比較顯示,案例場與C養豬場的廚餘都來自梧棲清潔隊,皆使用有風險的廚餘,但兩者處理過程不同,導致結果迥異。案例場未落實蒸煮流程,導致病毒仍具活性,透過食用未落實蒸煮的廚餘感染豬隻。相對地,C養豬場按時陳報蒸煮,經過多次採樣結果均為陰性。農業部據此推論,未落實蒸煮的廚餘是案例場最可能的感染源。
農業部表示,所有關聯場的防疫監測目前均無異常。第一層關聯場包含40個養豬場、5個屠宰場及肉品市場、1個化製場,總計46場,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次一層關聯場有22個養豬場、8個屠宰場及肉品市場、2個化製場,總計32場,檢測結果也均為陰性。中央疫調後新匡列的關聯場則有6個養豬場,檢測結果同樣為陰性。
農業部指出,目前已執行至第三階段防疫精進措施,全國均無異常狀況。全國5442個豬場已完成兩輪訪視且無異常(10月22日-11月1日),並正在進行第三輪訪視(11月2日-11月6日),相對高風險豬場採樣結果均為陰性。化製管理方面,已查核化製車自主清消473車次,並查核卸料區清點及場內車輛清消50場次(561車次),11月5日同步加強化製場清消,化製場環境監測及斃死豬採樣檢測100%均為陰性。全國53個屠宰場於10月26日環境採樣檢測全數陰性,並在10月28日及10月31日完成全國同步加強清潔消毒。
農業部再次強調,本次非洲豬瘟疫情為單一案例,且無擴散跡象,但廚餘處理的不當已成為潛在的高風險傳播途徑。農業部呼籲所有養豬業者務必落實廚餘蒸煮流程,以確保國內養豬產業的安全。
農業部表示,此次豬瘟為單一案例無擴散,但不當廚餘處理具高風險,籲業者確實蒸煮廚餘防堵疫情。 圖: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指出,案例場與C場皆用同源廚餘,但因未落實蒸煮,案例場豬隻遭感染;C場確實蒸煮則檢測全為陰性,證實廚餘處理差異是關鍵感染源。 圖: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表示,所有關聯場的防疫監測目前均無異常。 圖:農業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