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寬敏基金會、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安保協會共同主辦的「世代接力 公民力量再集結」論壇1日在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超過百位民眾報名參加。會中主辦單位特別準備「我們都是沈伯洋」、「我是台獨份子」標語,由民眾高舉合照,群起聲援日前遭到中國以「涉嫌分裂國家」立案偵查的民進黨立委沈伯洋。

本場論壇分別就「大罷免後的國會監督與民主鞏固」以及「印太地緣政治與台灣新戰略」二大主題進行報告與剖析,與談陣容包括立法委員范雲、沈伯洋、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辜寬敏基金會執行長楊宗澧、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等。 辜寬敏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致詞首先勉勵罷團志工,大罷免只是沒有勝利,並不是失敗,我們並沒有失去對民主價值的堅持以及對台灣的愛,王美琇指出,特別規劃這一系列的活動,希望持續凝聚這股公民力量,讓每一位為台灣戰鬥的朋友們,能夠知道所為何來,為何而戰。

現正最夯:清潔隊員涉貪遭約談!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搶先發新聞稿恐助串供滅證

王美琇批評,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竟然說普丁不是獨裁者,因為他經過民主選舉,照這樣的的邏輯,希特勒也不是獨裁者,因為他也是民主選舉出來的,但全世界都沒有忘記,希特勒殺了600萬的猶太人。王美琇強調,鄭麗文的這番發言,就是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國民黨已經跟獨裁國家站在一起,中國國民黨就是不折不扣的威權政黨。

王美琇說,國民黨至今都還沒有誠懇的為他們在戒嚴時期所做的一切骯髒事向社會道歉,他們只是披著民主的外衣,利用民主反民主,威權本色從來沒有改變。王美琇提醒,未來兩年會是非常關鍵、非常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將會利用中國國民黨來裂解台灣,而中國國民黨也想要利用中國的力量進行奪權,這兩個「中國黨」現在是裡應外合。期待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民主戰士,在台灣有難的時候,一定會站出來。

立委范雲指出,大罷免之後可以感覺到年輕朋友的挫折感更深,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沒有成功?范雲也以「野草莓運動」為例,她常安慰年輕世代「挫折就是一種運動傷害」,就像舉重一樣,肌肉會受傷,療傷之後才會練出更大的肌肉,進而承擔更大的責任。

全站首選:防統戰、清戶籍!內政部查出約50人持中國身分 台灣戶籍遭廢止

范雲強調,這次的大罷免將全島的神經系統全都打開了,而且是在地化的,這是過去的公民運動很少有的。這樣的重訓才剛開始,將來愈熟練神經傳導的速度也就愈快,面對國共的威脅,台灣社會需要更強壯的肌肉,才能夠承擔更大的重量。

辜寬敏基金會執行長楊宗澧指出,大罷免雖然沒有成功,對公民社會仍舊是一個可貴的能量累積過程。現階段台灣民主面臨到內外雙重挑戰:包括長期以來對歷史失憶與認同錯亂,加上外有中國統戰滲透、內有中國國民黨威權遺毒與民眾黨民粹主義興起,後大罷免時代,唯有持續深化轉型正義工作,才能真正鞏固民主根基。

楊宗澧指出,藍白在立院聯手通過「刪除519白色恐怖記憶日」,還恢復「台灣光復節」,這種透過威權與民粹政治的合流,就是在對歷史記憶的清洗。楊宗澧也以台中為例,說明現今的紅色滲透非常嚴重,包括:科技、經濟、宗教、校園、役政,甚至到日常的滲透。這些現象是紅藍白合流所造成。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律師指出,台灣還不是完全正常的民主國家,我們還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沒有健全的政黨體系,也沒有屬於自己憲法,也因此台灣民主面臨存續危機,賴中強說明,台灣現階段需要「政治性公民運動」,需要有政治立場的公民團體,每個公民都應該參與政治攻防而不只是監督。

賴中強指出,因應網路世界已被分殊化的破碎公共論壇,已經被鎖定抹黑的民進黨賴清德政府形象,台灣民主派必須以 1.賴清德政府、2.民進黨立委、3.公民團體、4.本土小黨四根支柱,共同撐起台灣民主存續的使命,以多品牌策略爭取台灣人民支持極大化。同時也要讓人民理解切勿因為「討厭民進黨」就葬送台灣的未來。

沈伯洋表示,台灣政壇有位政治人物很喜歡講「等邊三角形」,為什麼不是正方形?為什麼不是六邊形?台灣難道只能跟美國、中國建立關係?這個預設是錯誤的。再說為什麼是「等邊」?美國是良性的強權,中國是惡性的強權,對於二個完全不同意義的強權為什麼要維持等邊?這是一個很大的謬誤。

沈伯洋也以「鏟子超人」為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集結這麼大的力量,是因為大家對於土地的歷史、對於台灣的共同意識,從去年的青鳥到今年的大罷免,這股力量一直在變強。沈伯洋強調「共同體的形成」比什麼都重要,每個人的能力都變強,才能夠面對中國飽和式的攻擊。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指出,2018年 川普第一任任期開始,美國重新定義中國為「戰略對手」,美中關係進入「新冷戰」時代,其中存在三大矛盾,包括地緣政治、價值差異以及資本邏輯的不同。吳介民強調,台灣處在地緣政治核心中的核心。中國拿回香港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台灣,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吳介民指出,目前的全球趨勢,根本沒有選邊站的問題。他以「脫中入北」的概念說明,台積電去美國設廠是好事,其海外擴張是國力的延伸,能夠有效利用全球資源,也能為台灣內部面臨的土地、電力、水資源及人才短缺等問題「減壓」。吳介民也提出警告,台積電越好,台灣就有一群人相對更貧窮、更討厭民進黨。這樣的心態是民粹主義跟「某某黨」的溫床,如果不解決,民進黨在2028可能會失去政權。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表示,世界格局正在轉變,2018年「後冷戰全球化時代」終結,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從貿易戰演變為涵蓋科技、經濟與安全的全面競爭。何澄輝指出,北京正透過一套整合性「組合拳」挑戰國際秩序,包括一帶一路、控制關鍵供應鍊,如稀土等戰略礦產製造經濟脅迫。同時也透過認知作戰散播虛假訊息、製造「疑美論」,侵蝕台灣社會的抵抗意志以及對盟友的信任。

何澄輝也提到,面對中國威脅,美國及其盟友也在建構「整合性嚇阻」網絡因應。而身處風暴中心的台灣,國防預算有限的情況,必須更強調「非對稱」防禦。何澄輝提醒,中國最可能的勝利途徑,將是發動一場持久消耗戰,從軍事圍困、經濟絞殺再到認知打擊。因此,建立台灣社會的韌性,提高民防能力、基礎設施以及心理堅韌會是最重要的一環。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表示,鄭麗文就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變得比以前更壞了。從1992年至今過了三分之一個世紀,為何我們還常常存在著「亡國感」?因為沒有做好轉型正義,歷史沒有傳承,因此民主難以鞏固。林宜正以林姿妙為例,因為年輕世代沒有人聽過陳定南,林姿妙能夠當選宜蘭縣長,即使官司纏身依舊連任。

林宜正強調,大家都非常憂慮2028的選舉,這一戰沒有輸的本錢,台派只能全力求勝。而台灣社會最大的資產,就是來自公民社會的力量。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大家對行動產生共識,未來能夠攜手並進,共同護衛台灣的民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