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後,以驚人速度重塑藍營話語體系。她在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普丁不是獨裁者,而是民主選出的領袖」,一句話震撼輿論,也揭露她對權力與民主的重新定義。這並非失言,而是一種刻意的價值重置——將威權領導的合法性包裝為「民主選擇」,以「強人式民意」取代制度性的理性辯證。
在這樣的語言邏輯下,民主被降格為「選舉」本身,程序與法治退居次位。當選票被視為唯一的政治合法性來源,任何獨裁都能被描繪成「人民授權」。這正是普丁主義的核心話術——以民主外殼掩護權力集中的內核。鄭麗文對普丁的辯護,正反映她對政治現實的理解:權力比理念更重要,話語權比制度更有效。
全站首選:清潔隊員涉貪遭約談!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搶先發新聞稿恐助串供滅證
更令人警惕的,是她反覆使用「建立新秩序」的政治語彙。歷史上,「新秩序」(New Order / Neue Ordnung)從來不是中性詞。納粹德國以此名義推動歐洲「新秩序」,是為極權統治尋找道德合法性;印尼蘇哈托政權的「新秩序」,則以穩定之名壓制異議與民主。這個詞背後,象徵的是權力再分配、思想統一與自由壓縮的體制想像。當鄭麗文在民主社會中高喊「新秩序」,不僅是口號,更是價值的暗轉。

她的「新秩序」政治,重情緒、輕理性,重動員、輕制度。她將「獅群」「弱勢」「話語權」等符碼,組成一套以激情與歸屬感為核心的政治語言。這種語言對知識藍而言,是致命的——它摧毀理性辯論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服從與共鳴。知識藍過去以專業、制度、法治為立論基礎,如今在鄭麗文的動員敘事中顯得無力而多餘。
當藍營從「理念政治」滑向「話語政治」,知識藍的基礎正被連根拔起。鄭麗文的路線挑戰的不只是民進黨,而是國民黨內部理性派最後的防線。她不追求制度改革,而追求「控制敘事」;她不仰賴論證說服,而依靠情緒驅動。對一個以理性與秩序自豪的政黨而言,這是一場靜悄悄的內戰。
當前熱搜:防統戰、清戶籍!內政部查出約50人持中國身分 台灣戶籍遭廢止
從「普丁不是獨裁者」到「建立新秩序」,鄭麗文正在以語言塑造權力,以情緒取代理性,以強人式意志瓦解知識藍的制度信仰。當歷史再次以「新秩序」之名出現,我們必須記得:那些號稱為秩序而來的人,往往最終摧毀秩序本身。
鄭麗文提出「新秩序」,以情緒取代理性,以強人式意志瓦解知識藍的制度信仰。。圖為交接典禮後,卸任黨主席朱立倫向與會者揮手致意。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