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號」的作戰能力僅約為尼米茲級的六成
根據CNN10月26日之報導,對於中國最新航母「福建號」,有分析指出:其航空作戰能力可能僅達到50年前美國海軍航母的約六成。這項評估是來自兩位曾經在航母服役的前美軍軍官。儘管「福建號」被視為是中國海軍的革新之作,但是在實戰層面上面,仍然面臨着重大的限制。
當前熱搜:籲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支持 薛兆基倡成立全國首創「樂齡長青局」
「福建號」預計即將服役。根據這兩位前軍官向CNN的透露,由於飛行甲板的配置問題,艦載機的起降頻率會受到限制,這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相比,其差異非常明顯。曾在兩艘美軍航母服役的退役海軍上校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指出:「福建號的作戰能力僅約為尼米茲級的六成。」
舒斯特與另一位前美軍飛行員、退役少校基斯·史都華(Keith Stewart)共同檢視了福建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之照片,指出:由於甲板配置的影響,導致艦載機的同時起降受到限制。
中國在建造「福建號」時,是向前踏出了一大步,採用了電磁彈射系統,使艦載機能搭載更重的武裝與燃料起飛,並能從更遠距離去攻擊敵方的目標。目前僅美軍最新、最大型航母「傑拉爾德·福特號」具備相同的技術。
這種飛行甲板的配置是中國航母首次採用的。此前的「遼寧號」與「山東號」則使用滑跳式的斜面甲板,是依靠艦載機自身的動力來起飛。
由於「福建號」是從零開始設計的新型航母,可能因此造成同時起降能力受到限制。
最早提出「福建號」之航空作戰能力問題的是一位中國軍事部落客,他在觀看中央電視台(CCTV)播出的軍事影片之後,在其軍事評論部落格「海事先鋒」上指出:「兩條彈射器皆位於著艦區前方中央的附近,導致J-15與J-35等艦載戰機在著艦時需通過彈射器的上方,暫時無法進行起飛作業,因此,會影響到戰機的起飛效率。」
韓國《朝鮮日報》就報導了此一觀點,CNN隨後請兩位前美軍軍官對影片與報導的內容進行驗證。
兩位前美軍軍官的驗證
舒斯特指出,福建號的著艦區以甲板中心線為基準,僅以6度的角度斜向延伸。相比美國航母的9度角度來看,空間更為狹窄,使得著艦跑道與甲板前方的兩座彈射器之間的距離相當受限。
他還認為,「福建號」的著艦區比尼米茲級更長,與艦首配置艦載機的區域過於接近。
「由於著艦區過長而且甲板角度狹窄,導致返航艦載機重新配置的空間不足。」舒斯特補充說。
兩位前軍官也指出,「福建」號前方彈射器似乎比尼米茲級更長,在航空器進行艦載起降作業時,於升降電梯與下層格納甲板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可能導致飛行甲板上會出現碰撞的風險。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唯一的選擇可能是降低甲板作業的速度。
美國在航母的數量上仍大幅領先中國
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部署高性能軍艦,力圖打造世界最大的海軍,造成美國及太平洋盟國面臨追趕的壓力。但是在航母方面,美國在數量上仍大幅領先。美國現役航母達11艘,而中國僅有2艘,「福建號」預計即將服役。
「遼寧號」與「山東號」排水量約6萬至7萬噸,屬於較小型的航母,因起飛系統限制,艦載機的武裝與燃料搭載量有限。相比之下,「福建號」排水量達8萬噸,接近美軍尼米茲級的9萬7千噸。美軍現役航母中有10艘屬於尼米茲級。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