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與日本和韓國就建立三邊貨幣互換機制的可能性進行談判,以加強區域金融安全網,並在美國總統川普發起貿易戰的背景下深化經濟合作。報導著重強調,日、韓兩國均為美國的盟友國家。
消息人士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周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期間,與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以及韓國銀行行長李昌鏞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
全站首選: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農業部啟動跨部會應變 全台豬隻禁運禁宰五天
「他們一直在推動三方合作,談判已持續一段時間。」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南華早報》稱,中國人民銀行方面尚未對此正式回應。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15 日,第十四屆中、日、韓央行行長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主持會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和韓國銀行行長李昌鏞出席會議。會上,各方就近期經濟金融形勢等議題交換了意見。第十五屆中、日、韓央行行長會議將由韓國銀行於 2026 年舉辦。
《南華早報》指出,貨幣互換機制是各國央行之間常用的一種提供本幣流動性的工具,在多邊機構救助行動之外,它還可以在債務危機期間提供金融支援。
全站首選:找到了! 北市府給輝達提出北投超好「市有地」 估價師陳碧源:就是新洲美段43地號
這項政策討論,是在中方長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展開的,旨在對沖美元影響,並推動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中、日、韓這三個東亞經濟體,合計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

韓國和日本雖然都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但也都受到了川普高額關稅的衝擊。按 2024 年的貿易額計算,韓國和日本分別是中國的第四大交易夥伴和第六大交易夥伴。
目前尚不清楚,中、日、韓三邊貨幣協議將如何達成,以及它是否會納入「清邁倡議」框架。
「清邁倡議」是 2000 年 5 月東盟十國與中、日、韓(10+3)財長在泰國清邁簽署的區域性貨幣互換協議,旨在通過共同外匯儲備基金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和短期流動性困難,包含擴展東盟原有貨幣互換機制及建立中日韓與東盟國家雙邊互換協定兩部分內容。
在即將舉行的東盟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可能會就此類合作展開更多討論。

《南華早報》稱,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貨幣互換的討論一直在進行中,但最可能的結果是中、日、韓三國分別達成雙邊協定。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第52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並在提交的一份聲明中警告稱,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可謂「迫在眉睫」,並指出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削弱全球金融穩定。
截至今年 9 月底,中國已與全球 32 家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定,總額達 4.5 兆人民幣,其中包括與歐洲中央銀行續簽的 3,500 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以及上周在華盛頓續簽的與冰島為期 5 年的 35 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美國華盛頓開會。 圖 : 翻攝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