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陷入黨內互打,每位候選人都宣稱有能力處理對中國關係,但回顧歷史,國民黨真的能對付共產黨嗎?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俐甫提醒,蔣介石人生第一次參加的國際會議是「開羅會議」,他的日記透露當時非常得意、非常快樂,想展現能與大國領袖平起平坐的形象;「不過,若從邱吉爾回憶錄來看,會發現另一個蔣介石。」
陳俐甫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指出,在羅斯福、邱吉爾與蔣介石三人關係中,邱吉爾對蔣介石的能力及其對中國的做法始終保持警惕。他並不認為中國具備足夠能力,也懷疑中國對戰爭的貢獻與誠意;「但羅斯福卻非常親中。」
全站首選:新光人壽辦動土典禮「什麼瞎招 」財經網紅笑瘋:徒增北市開鍘底氣
陳俐甫分析,羅斯福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最親中、最親蔣的一位,對中國懷有強烈同情。他希望透過開羅會議給蔣介石一個登上國際舞台的機會,並在精神與政治層面給予鼓勵與好處,包括領土與戰後安排上的承諾,讓蔣能展現「大國領袖」的風範,扛起對日戰爭的責任。「當時羅斯福是主導者,邱吉爾雖可提意見,但是否採納仍由羅斯福決定。」
「蔣介石就像個小弟,完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指出,蔣的意見基本上沒有人聽,羅斯福是「老大」,看小弟可愛就多分給一點。在《開羅宣言》發布前,羅斯福甚至詢問蔣介石是否想要沖繩,蔣介石卻不敢要。

陳俐甫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指出,在羅斯福、邱吉爾與蔣介石三人關係中,邱吉爾對蔣介石的能力及其對中國的做法始終保持警惕。 圖:圖:翻攝「YouTube」矢板明夫New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