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APEC峰會前夕,各國正積極展開外交鋪排,外傳美國總統將先行訪韓,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分別會面。川普這趟亞洲行,被外界視為重新布局印太關係的重要一役。國際政治學者譚耀南在《矢板明夫Newtalk》節目中分析,從川習近期通話內容看,美中雙方罕見地完全未觸及台灣議題,顯示兩國可能刻意在APEC前降溫,不讓台灣成為談判籌碼或施壓工具。

譚耀南指出,過去中方在任何高層會談中,幾乎都會主動提及台灣議題,但這次不論是新華社通稿、美國白宮或國務院新聞稿,皆未出現「台灣」二字,顯示雙方或已默契避談。這意味著,接下來至APEC峰會登場前,美中在相關議題上可能「照本宣科」,重申既有立場而不互動。譚耀南研判:「台灣議題應不會成為川習會的焦點,更不會成為可交易的籌碼。」

當前熱搜:廢除「兄弟姊妹特留分」8天5400人連署 法務部正式納入研議

針對近期美方國務院再度提及「台灣地位未定論」引發關注,譚耀南分析,美國這項立場自1951年舊金山合約以來從未改變,只是「不常講」,如今選在川習會前夕重申,確實有其外交玄機。他認為,這既是重申政策、也是一種談判前的「定錨」,藉以平衡中方可能的動作,也再次強調美方的底線。

矢板明夫則補充,這種「不變的表述」其實在外交史上意義重大。他舉例,當年中國對日本北方四島問題立場的演變,就是從明確表態支持日本,逐漸轉為「立場未變」,最終實質上改變立場。對此,譚耀南認為,美方此刻強調「未定論」,並非改變立場,而是選擇在適當時機重提,提醒北京「立場未變、但仍有空間」。

至於外界質疑川普是否意圖「修復中關係、淡化台灣」,譚耀南分析,目前美國國安顧問與國務卿同為盧比歐掌握外交決策,可能在策略上調整為「先降溫後對話」。他研判,這次台灣未入談話稿,反映的是「暫時冷卻」策略,為川習在APEC前創造穩定氛圍。

現正最夯:南非降格台灣代表處並限期遷離首都 駐處代表坦言「台灣人在當地不再受歡迎」

他強調,對台灣而言,「讓美國繼續講,自己靜觀其變」是最務實的做法。譚耀南說:「這個議題讓老美說就好,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必太擔心,也不用過度解讀。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美中後續如何發展,再回頭詮釋其意義。」

國際政治學者譚耀南(右)在《矢板明夫Newtalk》節目中指出,美中罕見避談台灣議題,顯示雙方在APEC前刻意降溫,不讓台灣成為談判籌碼。   圖: 擷取自《矢板明夫Newtalk》節目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