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於 9 日宣布對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針對出口管制可能對國內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威脅,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今(12)日發布新聞稿說明,強調將會持續對稀土供應鏈調整可能帶來的間接影響進行關注,並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與業者共同應對市場的情勢變化。

經濟部透過新聞稿表示,中國政府於今年 4 月起,針對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與相關永磁材料進行出口管制,此次的出口管制規範則新增銪、鈥、鉺、銩、鐿等5類中重稀土金屬、合金及相關製品。經濟部認為,中國方面的出口管制將對世界各國半導體公司的 14 奈米以下邏輯晶片、 256 層以上的儲存晶片以及製造上述半導體的生產、測試設備造成影響,甚至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研發也可能受到波及。

當前熱搜:主席選舉遭滲透?林秉宥警告:鄭麗文成中共武統派滲透台灣的政治樣本

經濟部指出,中國政府此次擴大的稀土產品出口管制與台灣半導體製程所需的稀土物質並不相同,預估不會對台灣的半導體製程造成顯著影響。經濟部強調,目前國內相關產業所需的稀土產品或衍生物主要以歐美、日本等國家的供應為主,與中國稀土供應鏈無關,但仍會持續關注出口管制禁令對原材料的成本變動,以及供應鏈調整可能帶來的間接影響,並持續與業者保持密切的聯繫,共同應對市場情勢的變化。

針對中國政府準備擴大稀土產品用途管制的問題,經濟部表示,釤、鋱、鏑等永磁材料是生產高效馬達的關鍵材料,早在今年 4 月發布禁令時,就已對整體的市場採購時程造成延宕,相關產品的價格也持續上揚。經濟部認為,中國政府擴大稀土產品用途管制的行為,可能對全球電動車、無人機製造商造成影響,但具體的影響幅度仍需後續進一步觀察。

經濟部總結稱,未來將持續密切關注中國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錯,以及對我國相關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計畫未來透過科專計畫協助國內的業者強化稀土技術開發以及回收利用,並透過推動多元採購、國際合作的方式,確保關鍵礦物的穩定供應,以維持我國產業鏈的安全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