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上萬名志工湧入協助復原,環境部長彭啓明昨(4)日卻仍焦急地在臉書公開徵求「清溝志工」?這項呼籲引發部分民眾質疑,甚至出現「沒錢請機具?」、「賑災基金8億多,你在這給我徵志工喔?」等批評聲浪。彭啓明今(5)日出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記者會時,對這些質疑作出詳細說明,揭示花蓮災區清淤工作背後不為人知的艱鉅挑戰與進度困境。

這場清淤大戰的困難程度,遠超乎外界想像。彭啓明指出,光復鄉境內的側溝總長度高達約30公里,然而,至今僅完成區區5公里的清理作業。他解釋,實地勘察便能發現,側溝底下已被滿溢的嚴重淤泥完全堵塞。即便已緊急調動8台清溝車投入作業,但由於淤泥狀況惡劣,清除進度仍舊顯得十分緩慢。根據現場回報,清溝車一天最少只能清理20公尺的距離,即便狀況順暢,最快也僅能推進60公尺,可見其效率受限程度。

當前熱搜:大谷季後賽首勝佐佐木首救援 道奇國聯分區賽拔頭籌

彭啓明進一步闡釋了清淤作業的複雜層面,不僅限於主幹道,巷弄間密集的側溝更是挑戰。他提及,光是一公里路段,就可能分布多達500個側溝,規模相當可觀。此外,清溝並非一勞永逸之事,他強調,水溝不是清一次就能通,有可能這邊通了,另一邊又有淤泥流入,所以得要多次反覆清除。這種不斷循環的作業模式,讓清淤工作更顯耗時耗力。儘管全台各縣市的清溝車已陸續抵達光復支援,但單憑機具,仍舊不足以應對這場浩大的清淤工程。

面對清淤的嚴峻現況,彭啓明力主人力與機具必須同時並進,才能有效提升清除速度。他強調,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就能讓鄉里更乾淨、更安全。」為了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彭啓明今日宣布,將特別調集650個清溝勺,發放給投入志工行列的民眾。他熱切期盼,除了原先投入的「鏟子超人」之外,能有更多民眾加入成為「清溝超人」。彭啓明最終再次疾呼,唯有水溝暢通,居民的生活才能真正恢復常軌,期望各界共同伸出援手,協助光復居民早日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