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在一場與 800 名美軍將領的閉門會議上語出驚人,宣稱美國的核潛艦技術「遙遙領先」,比中國、俄羅斯至少領先 25 年,並爆料美軍潛艦「常年逼近敵國海岸,從未被發現」。這番言論立刻引爆軍事圈與外交界的熱議,有人視為自我誇耀的老戲碼,也有人警覺,川普可能無意中揭開了一場全球最隱密的戰略角力:水下軍備競賽。
川普的說法既有政治考量,也有現實映射。對內,他藉此強化自己在國防議題上的領導地位;對外,則意在誇大美國的軍事優勢,以釋放對中俄的威懾信號。
然而,川普聲稱的「領先 25 年」並無任何權威機構背書。軍事專欄「小鮮看世界」分析指出,這是一種政治語言,而非科學評估。事實上,冷戰後的美國雖仍保有技術優勢,但優勢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美國的確擁有強大底氣。冷戰期間積累的深厚技術讓美國海軍建立起全球最強的核潛艦艦隊。從以「海狼級」為代表的超靜音攻擊潛艇,到正在建造、號稱「史上最強」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潛艦,美軍在深海隱形與續航技術上依然領先群雄。然而,隨著工業基礎老化與國會預算拉鋸,新一代潛艦建造一再延誤,造船廠人力短缺問題嚴重,五角大廈不得不在「性能」與「數量」間艱難取捨。

相比之下,俄羅斯雖以亞森 M 級核潛艦展現強大火力,能發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單艇作戰力甚至超越美軍同級艦,但其建造速度極為緩慢,僅有數艘服役。烏克蘭戰爭的持續消耗更讓俄方難以擴張造艦規模,使其在水下競爭中逐漸成為「配角」。
當前熱搜: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首位女黨魁 國民民主黨成擴大執政聯盟的首選
真正令美國焦慮的,是過去二十年,中國在核潛艦領域的進步堪稱「跨世代」。最新的 093B 型攻擊核潛艦採用泵浦噴推進器與 24 單元垂直發射系統,靜音與火力性能大幅提升,可搭載鷹擊-19 高超音速飛彈,射程逾千公里、速度高達 10 馬赫。衛星影像顯示,渤海造船廠內至少有 4 艘 093B 在舾裝階段,整體建造數量或達8艘,規模堪比冷戰時期的蘇聯紅海軍。

而更先進的 095 型潛艦則被視為「中國版海狼級」,據傳將採用自然循環反應爐、X 型尾舵與無軸泵噴推進系統,噪音控制可低至 90 分貝,接近美軍改進型弗吉尼亞級水準。若性能屬實,中國將正式完成從「追趕者」到「並行者」的躍遷。
這使中國的核潛艇形成「雙線突破」:093B 靠數量形成壓力,095 則以技術逼近美軍核心平台。美國的「25年領先論」在這種速度面前顯得愈發蒼白。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核潛艦的年產能已達 3 至 4 艘,而美國的造艦週期動輒十年以上,成本高企,難以彌補數量缺口。美國雖仍掌握領先技術,但在規模與更新速度上,已感受到冷戰時期從未有過的壓力。

而更先進的 095 型潛艦則被視為「中國版海狼級」,據傳將採用自然循環反應爐、X 型尾舵與無軸泵噴推進系統,噪音控制可低至 90 分貝,接近美軍改進型弗吉尼亞級水準。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