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問題持續僵持不下,聯邦參議院今天否決試圖化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國會民主黨人預算對立的提案,使得迅速結束政府停擺的努力破局。由於川普與國會議員未能就維持政府運作達成協議,政府資金耗盡,多個聯邦部門與機構自今天零時01分開始停擺,約75萬名公務員將被迫無薪假,成近7年來首次。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說,隨著美國政府持續關門,聯邦工作人員可能很快一兩天內開始失業。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也參加記者會,他坦言不知道政府關門會持續多久,他將資金缺口歸咎於國會民主黨人,就像民主黨人也指責共和黨人一樣。
現正最夯:烏林投居民南服中心外抗議 提三大訴求促台電負起責任
參議院中的民主黨人要求延長對低收入戶的健保補貼,因而拒絕協助多數黨的共和黨通過眾議院已核准的法案。該法案原可讓政府重新運作數週以爭取談判時間。預計約有75萬名公務員將被迫放無薪假,即強制休假,直到復工前不發薪資。軍方與邊境執法人員等必要人員可能被迫無薪工作,有些人下週甚至可能領不到薪水失,而國會政客還是將獲得報酬。
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通過短期資金法案,試圖將美國政府運作維持到11月下旬,爭取更多時間擬定長期預算方案。但參議院需要60票才能將該案送交川普簽署,而民主黨人已表明,若共和黨不願在預算削減,尤其是健保部分讓步,他們不會協助通過。
過去,政府長期停擺通常被視為政治風險,既影響選民日常生活,也有損國會議員及總統形象。但這一次,川普政府似乎樂意長期關閉美國政府的大部分部門。事實上,官員們曾揚言利用停擺來辨識「非必要」人員,然後可能把他們永久解僱。過去9個月裡,川普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和裁員,測試總統權限。政府停擺可能會讓白宮加速大規模削減開支的進程。
現正最夯:黃國昌稱菱傳媒「錢早就燒完」律師:黃透露自己熟知財務狀況,關係匪淺?
BBC報導指出,美國國會不通過支出法案,不會使所有政府部門關門,預期邊境保護、住院醫療、執法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在關閉期間將持續運作。此外,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及醫療補助的支票仍會發放,但資格驗證和卡片核發可能停擺。
一般來說,在政府停擺期間,必要工作人員照常工作,其中有些人暫時無薪,「非必要」人員則放無薪假,事後通常可追溯領薪。這代表食品援助計畫、聯邦資助的學前教育、學生貸款發放、國家公園的運作等服務預計將被削減或關閉。如果僵局持續,無薪員工停止出勤,交通運輸也可能延誤。
整體而言,這次關門規模可能超過2018年底的案例。當時國會已通過部分撥款,但如今約40%的聯邦員工(逾80萬人)可能被迫休假。至於經濟層面影響,這取決於政府停擺的時間以及範圍。過去,停擺造成的干擾往往是暫時的,任何損失大多會在停擺結束後的幾個月內獲彌補。
分析師估計,這次停擺每持續一週,經濟成長率可能會下降約0.1至0.2個百分點,多數能在事後彌補。不過,這次停擺在某些方面仍可能有所不同。首先,川普不僅揚言將裁員而不只是強制休假,影響可能更持久。這場僵局衝擊本已受關稅與人工智慧等因素影響的經濟,官方關鍵數據可能會延後發布,料添不確定性。
在過去的50年裡,美國政府停擺相當常見。川普第一任期曾發生過3次停擺,包括史上最長的一次,長達36天,於2019年1月落幕,起因是對美墨邊境圍牆經費的爭議。美國國會預算處(CBO)估計,那次使經濟產出減少約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50億元),其中30億從未追回。
共和黨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0年代的任內,也經歷過8次政府關門,但規模較小且時間短暫。因預算問題而導致政府停擺幾乎是美國政壇獨有的現象。在美國體制下,不同政府部門必須達成共識,撥款法案才能正式立法。而在多數國家,預算投票等同對政府本身的信任投票。但美國的三權分立與分裂特性,使情況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