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商務部長、財長接連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置評、「逼台灣以半導體換安全」一事,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這給台灣必須正視一個殘酷的現實:美方對台灣的支持,並非出於「價值夥伴」的道義,而是冷冰冰的交易;此外,他也提出與中合作潛力,表示或許結局能夠因此有所不同。

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上週末表示,美、台雙方很快將會達成一項半導體協議,並稱美國的晶片產能必須提升至「全國需求 40%」。他還點出,因為地緣政治風險,半導體不能集中在「距離中國 80 英里的島嶼上」。

現正最夯: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與此同時,美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Fox Business》採訪時表示,全球的高科技產業過度依賴台灣,並稱台灣是全球最大的「單點故障點」。對此,他提出要將 30%~40% 的產能移轉至美國、日本,甚至中東。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 圖:擷取自臉書(資料照)

台灣旅美學者翁履中對此表示,兩位部長接連、口徑一致的發言可見,「美國不再強調與盟友共榮」,而是直白地要求台灣交出部份重要產業,以換取美國的安全承諾。

翁履中指出,從美方角度來看,全球 95%的先進晶片產能集中在一個地緣政治最敏感的島嶼,本身就是高度風險。對華府而言,推動部分產能回流,既是戰略保險,也是政治上可對選民交代的「安全投資」。在這點上,台灣確實不能幻想美國「無條件支持我們」,而忽略對方的風險計算。

全站首選: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翁履中話鋒一轉,「但台灣也不能天真以為交出產能,就能換來萬無一失的安全。」他指出,一旦晶片的戰略價值被稀釋,台灣的重要性也可能被邊緣化。更嚴重的是,如果台灣內部還是一味強調「不能懷疑美國」,那麼當美方官員自己都公開宣稱要降低對台依賴時,台灣卻選擇沉默,這只會讓華府更加篤定:台灣會「無條件配合」,因此沒有必要給予更多保障。

翁履中續指,面對美國的「脅迫式交易」,台灣需要有新共識:必須要使美方明白台灣底線。他說,守護台灣需要美國,但更需要我們據理力爭的勇氣,「真正的友誼不是單向依賴,而是相互尊重、算計後的平衡。」

翁履中最後建議,台灣社會或許能夠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台灣能與北京建立某種程度的對話、危機管控機制,是否就不必在每次與美談判被迫交出更多。他說,相關討論、辯論是必要的,且此舉並非向中低頭,「而是為使台灣在面對中美時,能在談判中上擁有更多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