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外交部7月21日片面公告將台灣2駐處更名及降等,外界認為,南非在今年11月即將主辦G20峰會,意欲透過對台灣施壓來向北京示好,台灣政府宣布擬以晶片等47貨品出口管制反制又迅速喊停。對此,英國廣播公司(BBC)28日刊出深度報導指出,這是台灣首次嘗試將半導體實力武器化的外交策略。此舉雖是釋放政治信號,但同時也伴隨高度風險,既可能成為強而有力的王牌,也可能反過來傷及自身。

根據BBC報導,台灣國際貿易管理局23日宣布將南非列入晶片出口管制名單,限制半導體、晶片與記憶體等產品出口,涉及多達40多家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相關企業,但這項「禁令」僅維持兩天便被叫停。BBC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說法分析,台北此舉是要讓各國明白「在中國壓力下打壓台灣並非沒有成本」,台灣之所以迅速暫緩措施,是為了展現願意對話的姿態,但並不代表這種理性立場可以被無限視為理所當然。

全站首選: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BBC報導同時引述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的觀點點出台灣打出的「晶片牌」恐面臨三大隱憂,分別是1. 供應鏈去台化:各國可能加快尋求多元化供應鏈,長期恐削弱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的優勢。2. 誤傷盟友:由於日本等半導體合作夥伴在南非等地有業務布局,出口管制恐波及友邦企業。3. 原料反制風險:南非是全球鉑族金屬的重要供應國,若反向限制出口,可能衝擊全球晶片生產,反倒讓台灣陷入被動。

BBC報導揭示,台灣在面對中國外交壓力時運用半導體優勢作為戰略工具的兩難處境。一方面,這是彰顯實力、展現決心的手段;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加速國際供應鏈重組,甚至牽動盟友與原料市場的連鎖反應。台北此番「先出手、再收手」的外交操作,被視為一次試探性的行動。未來若再度遭遇類似挑釁,台灣是否還會動用「晶片牌」以及如何調整力度,受到全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