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近日遭踢爆自2022年起,指揮一組「狗仔集團」跟拍綠營政治人物,狗仔成員中以筆名「蕭依依」撰稿,被披露是中央社主跑北檢的記者謝幸恩。在沉默多日後,黃國昌昨開直播反批《鏡傳媒》才是台灣最大狗仔集團,自稱吹哨者協會是為了揭發弊案,迴避自己與謝幸恩還有民報及菱傳媒之間的關係。對此新北市議員林秉宥發文分享他過去查弊案的經驗,「狗昌集團」推出的幾乎都是連連看狀況的「影射有弊」,再拿素材來直播罵人,根本不在乎有沒有一刀斃命證據。

林秉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會跟一些記者交流。極少數的時候,是為了弊案。他表示,弊案的來源,或許是吹哨者,又或許是自己無意間發現。總之自己都會先蒐集資料,除吹哨者提供的資料以外,其他來源大多是公開資料。找一些資深的記者請益,通常是為了瞭解這些案件當中人與人之間的脈絡,或者是遇到瓶頸時,有沒有其他什麼蒐集資料的方向。

當前熱搜: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林秉宥回憶,當幕僚時,做過比較接近跟監的,是臥底採證。因為陳情人言之鑿鑿地指明了人事時地物,他就偽裝成廠商去跟某機關的人員洽辦業務,順利錄下了這位人員不法的具體事證。這個密錄的行為,基於「毒樹果」理論雖沒有法律效力,但是能讓我們非常確定弊案的事實,所以才會採取這樣的工作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先有弊,才有查」。而且跟監基本上是不在選項內的。主要的原因在於,要掌握足夠的證據,通常不需要跟監就能取得。例如柯文哲的京華城案,看會議記錄跟公文書就夠了。臥底採證的方法只有很少的狀況適用。

林秉宥提到,跟監這個做法,大部分是用於情報工作,基本上就是為了瞭解敵人,並找到他們的弱點。因為耗時長、費用極高,有相對應專業能力的人也大多出自情治單位,不是國家級的力量都很難支撐相關的費用支出,況且是這麼長期的跟監。基本上,如果一個弊案要採取跟監來採證,那就表示這個跟監只有兩種狀況:第一,這些「弊案」的證據非常薄弱,但是又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必須用非常高強度的方式來蒐證。第二,所謂的弊案根本不存在,單純是針對特定人跟監,希望能從其活動的蛛絲馬跡中找到政治攻防的素材。

林秉宥認為,在狗昌集團的案例中,就他所知的幾個案件推敲,應該都是屬於第二類。因為如果是真的有弊案的話,會有一個很具體的弊案描述,來搭配跟監獲得的素材──或是影像,或是錄音。到目前為止,狗昌集團推出的幾乎都是連連看狀況的「影射有弊」。例如跟監潘孟安,到他的租屋社區租車位還是查不到啥,只好把潘孟安跟房東連連看。又例如鄭文燦,過年過節許多政界人士到訪副院長官邸,也被拍照上傳 PTT,連鄉民都不買單。又例如王義川,跟了半天只有拍到紅線違停;沈伯洋被拍到違規停放腳踏車;吳秉叡則是什麼都沒被拍到。

現正最夯: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林秉宥吐槽,就算是以前最被主流媒體不齒的《蘋果日報》,跟拍也都是先有個蛛絲馬跡、傳言傳說,才會啟動這種跟拍的機制。但狗昌集團的作法,看起來更像是找一個黃不爽的,或是有流量、有聲量的人來跟。有人說這是政治偵防,林秉宥也覺得不能說不是,但是從黃運用素材的方式來看,再爛的菜都要端上桌,表示黃投入大量資源來跟監,不管獲得什麼東西都要可以用來「直播罵人」,而不是「夠不夠一刀斃命」──充其量就是一種透過跟監方式來獲得聲量養分的小政治遊戲。

林秉宥強調,最重要的是,耗費這麼多資源跟人力,要是真的有心揭弊,能揭露的弊案絕對夠把他推上政治高峰。但就是因為一開始的動機目的就歪了,最後得到的也就只有這些開水菜渣。最好笑的點是,他不就是那個全額領著納稅人支付給立法委員薪水的狗仔王嗎?怎麼會好意思去講媒體是狗仔呢?還是說,黃領的薪水不是中華民國政府給的?